毛尖颂 张一帆 摄

本报记者 赵恩烽

那一杯茶!

谁能知道自己杯中的一片茶叶来自哪一棵茶树?是谁的兰指轻拢采下这青绿的叶片?又经了谁的手烘焙揉捻成了面前的一小撮?

关于茶,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里有一段有意思的对白:

田中安野:茶品不同,味道不同。

霍元甲: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是因为品茶人而不同。

田中安野:霍先生这么说,难道当真不懂茶?

霍元甲: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意懂。我不想将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所以在我看来,茶品的高低,不是由茶来告诉我们,倒是人给它下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不愿做这个选择。喝茶是一种心情,心情中了茶的好坏就不重要了。

品茶如同品味人生,人在信阳,无论各色人等,朝野雅俗,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人称茶为“国饮”,这个称谓无疑把喝茶上升到了一个神圣的高度。但在信阳人看来,喝茶就是一种习俗。没有了信阳毛尖清新的芳香,就没有当地人恬静优雅的生活。有人文学者探讨信阳的民风民俗,研究了许久,才发现信阳人的文化都融入芳香的毛尖茶水之中了。

信阳有当地特有的茶饮文化,我们姑且谓之“申城茶道”。

有朋自远方来,必先上茶,不上茶就显示不出主人的热情,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如果客人不饮茶,主人便会觉得对方嫌弃自己招待不周,感到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往往是一杯热茶捧着,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

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形式,客人来了请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茶,在信阳人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信阳的每一处茶馆就是一处世外桃源。刘文新说过:“我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我只想为那些喜欢茶文化的人营造一种场所,让他们感受到茶叶和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他曾这样阐释:“道,是茶道,更如同人生的道理。品茶如同品味人生,不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阶段,对于人生道理的感悟也不尽相同。对于很少喝茶的人来讲,刚刚品得茶中滋味,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这才初窥茶道,是为品道;人生也是一个不断修炼和学习的过程,茶道亦如此,是为修道;世事沉浮,起起落落之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总能悟出来一些道理,是为悟道;历尽沧桑,尝遍人间滋味,反观内心,人生道理豁然开朗,是为观道!四种境界,层层递进,更让人领略到茶道便如人生。”

英国人好饮红茶,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而且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荷兰人不但自己饮茶,也喜欢以茶会友。凡上等家庭,都专门辟有一间茶室。法国最爱饮的是红茶、绿茶、花茶和沱茶。美国人饮茶属清饮与调饮两种,大多喜欢在茶内加入柠檬、糖及冰块等添加剂,还被演化为冷饮冰茶或者鸡尾酒而大受年轻人喜爱。

看看国外茶流行的情况,真可以说是茶道肆行,但时下是走进茶店里,几十元一斤的茶叶您也许都不好意思买了送人或者招待客人,几百元一斤的茶在一般百姓消费中又占很大的支出,心下总盼望着茶道也能在中国肆行起来。引用我国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一首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不能或缺的茶,何时才能真正让茶香在家家户户飘起来?

文化固然是提升产品内涵、树立品牌的重要元素,但终究只是产品的一种附加价值,它必须以产品为根基才能得以升华,一切脱离产品谈文化的行为无异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此所谓熏得几分人间味,焉能不带烟火气,也许大众的茶文化才是真正意义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