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生长于人的现实之中。文字的韵律——平仄,自然也在人的生活中生发,和人的生活粘连。平平仄仄的楹联,仄仄平平的韵律,当记者走近我市邮电局职工——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楹联爱好者徐生力,与他交谈之后,就在那看似平常的平仄之中,了解了一个人在人生起伏中的智慧,也分享一个在智慧游戏中的平仄韵味。

本报记者 张继疆

平仄在大山的颠簸中养成

牧笛风清邀日月;草蓑星冷钓江湖。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别上深山里的农家子徐生力,饱尝生活的艰辛。进入学校后,尽管赶上“文革”,但他依然刻苦学习,并深深地爱上了读书学习。

“文革”期间,同班的孩子别说放学后读书,即使上课也不用心听讲,但徐生力不同,他不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余时间也没有丢弃课本:在山里放牛手捧着书,在家做家务同样手不释卷。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母亲在灶台上做饭,他在下面一边看书一边烧火,母亲说一下他添一次柴,不是火大就是火小,一顿饭常常烧煳。当时,中国四大名著还没开禁,他囫囵吞枣看了一遍;《青春之歌》、《野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不好找的当代名著,也被他从同学手里辗转借来挑灯夜战啃完了。心有旁骛的他,给队里放牛,手里夹一本书,把一群牛赶在公路上往前放,然后自己操近路在公路那边等待。可牛看出了猫儿腻,公路上哪有那么多的草吃呢,就老早折回,左等右等牛不来。待他回到开始的地方,牛已跑到深山里去吃新鲜的绿草去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遭到父亲的一顿狠骂“重担子你挑不动,连放牛这点轻活儿你都干不好,将来不能养活自己,哪能养活一家人呢?”他自己却得来一副对联:“牛欺孺子寻青草;子放黄牛看好书。”

平仄在生活的波折中品味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高考制度的改革成就了爱好学习的他。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工作的实践证明古人说的有道理,因此,他把学习当作了一辈子的事。比如,单位到了逢年过节,想贴副对联,书本上用不上,现成的又没有,怎么办?没有渊博的知识,脑子苦思冥想也不会有好的联句。那时,就只好借助《农家乐》上的几副对联改头换面嫁接出一副。长此下去,既是单位办书画比赛,红白喜事,都能琢磨出有模有样的对联来。不过,平仄并不完全协调。真正步入正轨的还是后来经过楹联专家老师的指点,他才对联专业书刊进行一番钻研,使他慢慢掌握了对联的平仄、词性等严格要求。掌握对联技巧,非专业书刊莫属,作出对联新意,就得当好杂家。对联虽小但它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用,可谓文学小品的精髓。如果没有大山颠簸的生活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也很难获得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这项殊荣。

由于种种原因,徐生力的工作有起有落,起起伏伏,给他增添了人生的奇异色彩。几十年来,十几个岗位,工作一换再换,有喜,更有忧。不过他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他说我频繁地变更岗位懂得的东西自然多了,大知天文地理小知柴米油盐。从他所做的中草药联、鸟虫联即可看出他的农村阅历,有农具联“早担春风,燕语声声飞梦想;晚肩秋月,蝉鸣阵阵喜丰收”可证。在农村扶贫那几年,为了给农民办点实事,他就琢磨起对联,给全村每家每户琢磨出不同的一副春联,并自己书写,送到村里,喜得农民个个合不拢嘴,不住地称赞,“现在哪还有手写的春联呢?你给我们送的礼物太珍贵了!况且,你这还是根据一家一户来编写的,真舍不得张贴啊!”在邮政十年大庆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痛饮十年辉煌的满杯——联题河南邮政独立运营十周年》而获奖,同时把自己十年来每年贴在大门上有感而发的春联,汇集成篇《新桃旧符话沧桑》散文,被全国邮政作家协会选编在《像信一样的心》作品集里,既写出了邮政改革以来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道出了他这些年自己酸甜苦辣的心声。拿他自己的话说,是岁月的坎坷使我的对联丰富起来的。

享受文字平仄中的美妙

生活是支万花筒,只有深入各个角落,你才能够真正享受到他的魅力所在。在生活多元化的今天,不管从事何种文学创作,要想在本行出彩,就得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徐生力的爱好广泛,畅游于书法、楹联、新闻、散文、相声、摄影之间,生活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上要与政府各个部门不同人群打交道,因此,下要与百姓交往,乘公交车、采访下基层都是他寻找生活的素材的机会。例如在他的对联中,人们喜爱的象棋就表现为“斜马之车山架炮;拱卒飞象仕将军”、“车象马龙卒呐喊;帅强士壮炮嘶鸣”,一场虚拟的战争,栩栩如生。

他有两个爱好,一是对联,二是书法,在社会交往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在书法成为当今书法家纯粹的手艺以后,多数人则以抄写古人的名言诗句为主,与古人书写自己的性情无关。但徐生力先生却逆道而行,提出书法家书写自作诗词联句的观点,并撰文《我手书我心》在有关刊物上公开倡导。无论参加正规的系统内外的书法展览,还是应酬之作,他一意孤行,全部用自己撰写的对联来对付。朋友生日祝寿、小孩满周岁、升上大学、喜结良缘、乔迁新居、晋级升迁、新年春联等喜事,他用祝福的对联;有谁老人不在了,他则以古人的做法送去挽联,使沉睡多年的民俗民风在他的自觉下得到复苏。特别手机短信盛行以来,人们在快节奏中,书信渐渐被淡忘,每到新年来临之际,他总是工工整整地将自己做的对联用工楷一一写好,盖上红彤彤的私人印章,俨然古人的做派。

这些年,他作他人的嵌名联居多,经常在对联专业刊物上发表《每个人的名字就是一副好对联》上的“昌光出轸星集井;中正为人德有邻”是送给昌中的嵌名贺联,《夫妇本是一副联》上的“宝镜同心循一律;金樽合卺照双星”是送给循律和丈夫结婚时的嵌名贺联,《全家福在一联中》上的“家祚以兴人俊杰;道心所在日光华”是送给道杰、家华夫妇和儿子的全家福祝福联。相声是他的爱好,它主要以对联的形式来表现,就是把一副副对联穿插到小相声的段子里去,引人发笑的同时学到对联知识。

有了仄仄平的人生,才有平平仄的联,这就是记者近期访问徐生力先生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