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在一个个早点摊前,满满的一大锅牛肉汤正在沸腾,溢散着诱人的香气;一层蒸锅的锅盖刚刚被揭开,透过缭绕的白雾,看到皮薄得几乎透明的蒸饺,正鼓着肚子躺在褐色的松针上,更显得光润了……读完这样的描述,你一定会联想到《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描述,如果我告诉你,这是描写信阳平桥名吃城清晨时的景象,你会相信吗?

是的,当你来到信阳,漫步平桥,总有一个地方会吸引你久久驻足,那里的夜晚霓虹闪烁,彩灯高悬,人流如织,各类排挡、特色小吃红红火火,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平桥名吃城,一个品味信阳美食的好去处。

大手笔 打造豫南名吃

每到傍晚,几十个大排档商户就在一小广场上搭棚子、生炉子、择菜、杀鱼,造成一小广场上交通堵塞、狼烟四起、污水遍地……曾几何时,平桥大排档成为了市容市貌的“老大难”。

“取缔一小大排档、兴建平桥名吃城”,2005年,平桥区委、区政府将建设平桥名吃城作为当年惠民“十件实事”之一,打造平桥特色名吃,让名吃城“名”起来,“特”起来。

之后平桥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纵横交错的主干道和小巷进行硬化,搭建了1700平方米的阳光棚,整修了1200米下水道、修建了50个洗菜水池,制作了10个苹果灯箱和20个文明标语牌,阳光棚下悬挂了2000个大红灯笼,按照三星级旅游公厕标准对名吃城的厕所进行升级改造。对入住的名吃城商户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免收三年的工商费、税务费和卫生费,组织人员无偿为他们打扫卫生,搞好服务,只收取少量的垃圾清运费。这些优惠措施,让名吃城在短时间内迅速红火起来。

抓管理 拉动特色产业

如今,平桥名吃城已经呈现新貌,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街道3条,门面300多间,临时摊点,商铺林立,名吃俱全,客流量每日上千人,年创利税近800多万元以上。

城内名吃风味独特,有土陶砂锅的炖菜、有千金食方的名吃,有祖传工艺的烧烤、有名贵补才的堡仔和毛尖飘香的茶馆等。每当夜幕降临,平桥名吃城霓虹闪烁,彩灯高悬,音乐轻柔,人流如织,各类排挡、特色小吃红红火火,一片繁忙的景象。

为加强名吃城的管理,平桥办事处抽调6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名吃城管理办公室,全天候对名吃城的执行进行规范,对卫生进行保洁,对设施进行维修,并随时解决商户经营存在的困难,为前来名吃城的客户提供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环境。名吃城的开发建设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目前,名吃城除餐饮外,鲜果店、蔬菜店、水产店、KTV、茶馆等其他配套行业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越开越多,名吃城及其周边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商业区,既带动了商户致富,又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和物质生活。

从办公室到居委会,职能转变重在惠民

名吃城建成后,成为平桥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饮食娱乐中心。为了将名吃城商户与周边的社区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平桥办事处专门成立了名吃城居委会,进一步延伸管理办公室的只能,真正做到服务商户、服务社区群众。

居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走对辖区失业人员、困难群体等服务对象开展了入户调查工作,详细地做好登记备案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介绍工作岗位;在辖区各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期开展活动,组织老人开展健身、集体读报、棋牌比赛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食客舌尖上的“平桥味道”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平桥名吃城就是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经常来此光顾的食客早早邀上好友来到熟识的老店抢好位置,摆好碗筷,等着熟悉的饭菜端到面前。

天慢慢黑透了,大红的灯笼亮起来了,看那油锅中被炸得红亮亮的大虾,炭火上被烤得口兹口兹冒油的南湾鱼,还有刚采摘的鲜嫩欲滴的山里野味娃娃拳、香椿等这一切连同旺盛的炉火,大厨们满是汗珠的笑脸以及食客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气,这一切的繁荣与美好,丰富与欢畅,这就是平桥名吃城越夜越美的风采。

没有气派的场面,没有豪华的桌椅,没有漂亮的迎客小组,甚至没有老板,“老板”就是有着一手绝活的邻家的老哥、隔壁的大娘。因此无需锦衣华服、西装革履,也不必繁文缛节,虚辞假让,摘下面具、放下架子,来这里就是求一个率性,做一回本真,吃一个地道,喝一个舒畅。热情似火的热干面,回味绵长的糊辣汤,别具风味的烧烤,散发着原始土香的罐汤……

食客刘畅算是名吃城的常客了,今天他是带着来自北方的大学同学一同前来的。“我觉得信阳的烧烤像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尤其是这烤鱼,每一次吃,都能让我赞叹它的鲜美,鱼皮焦脆,鱼肉甜美,鱼子饱满有嚼头,再配上本地的千张、青菜,这味道真可以称得上是舌尖上的信阳了。”

这就是平桥名吃城,对于信阳人来说,它就是阳朔的西街、香港的兰桂坊……

见习记者 熊晓辉 刘 方 李贝贝/文 记者 张继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