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

故乡对于一个久居外地的游子来说,固然有一种浓郁的情怀。偶尔从报刊、电视新闻报道中捕捉到关于故乡的瞬间,依然怦然心动,勾起无限思绪。回忆中渐渐清晰的是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更有那春回大地时,悄然而生的绿蒿子。

息县是一片沃土,土壤中饱含着富足的水分和营养,利于蒿子的生长。淮河之水静静地流淌,河中船帆点点,渔歌飘荡。北归的大雁掠过息州大地,平原上是一片春天的气息。淮河古渡口正南,掩映在绿色原野中,有一处青砖灰瓦、四周环水、古朴幽静的村庄,那就是故乡彭围孜,彭围孜因彭姓居民较多而得名。据考证,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村里庄外,随处可见绿蒿子,稚嫩的蒿子哟!带着你走进江淮大地的春天里。

蒿子是俗称,野生植物,喜温暖湿润,叶呈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呈长椭圆形,淡绿色,有细绒毛,手感润滑,秋天开出淡黄色花。花可入药,有清热解暑、抗疟抗菌等功效,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有专释:治疟疾寒热。春天的嫩蒿子可食用,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勤劳的村妇便用新采的蒿子和小麦面做成馍,当地人叫蒿子馍。儿时听大人们常说,吃了可以明目,一年中不会害眼(不得眼疾)。晚上,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一家老小围坐品尝蒿子馍,香酥可口,其乐融融。

蒿子是春天的使者。最妙的是下点小雨!蒙蒙细雨中,柔枝嫩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更像节日里盛装下高贵的公主,傲视群芳。然而更多的时候,她依然悄无声息地点缀在村庄的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