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走马上任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在今年两会以后,首要完成的是对上一任制定的能源改革方案付诸实施。记者3月24日从有关方面获悉:从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4元大关。(3月25日《中华工商时报》)

此番改革,虽然能“给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最直接与最大的利好”,但对消费者而言,却不是一个好消息。此次气改方案实施后,其平均提价幅度在0.6元-0.8元/立方米。若将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偏高因素考虑其中,涨幅甚至可能达到1元/立方米。随之,无论涉及生产还是生活,成本都将增高,对制造企业、对广大民众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天然气价格该不该涨?赞成者说,现在全球天然气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价格倒挂带来的压力,只有和国际接轨才能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减轻财政负担。新任财政部长也说,中国能源方面价格太低,导致能源浪费动力较大而节能动力不足。反对者则认为,国内天然气价格应该顺应和符合国情,这样才能避免国际经济大循环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利国利民。更何况,天然气价格紧系人民生活,政府应做好把控,不可贸然涨价。但这样的反对与“三桶油”联合上书,与天然气价格倒挂的“严峻形势”比起来,恐怕不为采纳,涨价看来很有可能。报道称,今年两会前,对国内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方案,早已制定完成并按照国家行政审批程序,“只是出于一些因素的考量,一直压着不涨”。不过,既然你以与国际接轨名义提的价,那如果国际天然气价格下滑,国内的价格就得一同下滑,而不是只涨不降。

这方面,消费者可谓吃了大亏。如石油价格,当初也是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大喊“严重倒挂,不利于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促进资源节约,影响经济平稳运行”,一口气连涨了几回价,直涨得民众苦不堪言。可现在,面对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回落,却又不与国际接轨了,相关企业翻出种种荒谬的理由,脸不红心不跳地抱着高价位死活不肯下来。吃一堑长一智,涨价可以,但不能允许相关企业再像石油涨价那样,只涨不跌、涨多跌少。其实,有涨有跌才是价改的真谛,才符合常理。

价格调整是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怎样调整关键要看以哪些方面利益为重。设若居民收入不增加,那么居民在必要生活消费中的支出越少,在自由消费中的消费量就会多一些;相反,支出不断增长,自由消费的信心必然不足。以此来看,如果承认扩大内需是当前一切经济行为的最大动力,承认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最大动力,那么,包括天然气在内的资源价改,就必须慎重考虑价格上涨,尤其是大幅度上涨。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