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真话,不能说生动的话,就如同一群哑巴部落在默默前行。无论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什么程度,只有让民众敢说话,说真话,这个国家才真正被赋予活力。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共收录了李承鹏杂文63篇,无明显的归类与章节划分。作为“中国重要的公共意见表达者”,其人其文,眼大,笔辣,善于用独特的视角切入,诙谐却充满人文情怀。“全世界”这个范围显然是虚指,意在说明事情已经暴露在公共视野之下,无需遮掩,遮掩起来只能捉襟见肘;换个角度,也旨在普及书中的观点和道理,让“全世界都懂”。书中对于当下公共事件和舆情热点的点评,可谓独树一帜,如同“小李飞刀”般的“快、狠、准”。
“比起思维的结果,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尊严”——在《群众演员都很忙》中,作者独辟蹊径,暗讽了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盲目跟风、趋炎附势的“群众演员”。这群人的悲哀在于“墙头草式”的东倒西歪。即,没有独立之思想,有的只是曲意逢迎、万般谄媚;没有独立之意识,有的只是“下意识”地应声附和。其实,真正的生活无需太用力,除了“唱赞歌”外,我们要做的是——听见,看见,做回自己,做回一个公民应有的姿态,保持合理适度的批评和建议,积极参加社会公共事务的建言、决策和管理。
同样令人拍案叫绝的喻体,出现在《铃铛下的狗》一文中。话说巴浦洛夫养了一条狗之后,进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黑人老瑞克出狱后,在超市打工谋生。每次上厕所前,仍旧要喊“报告长官”,否则会上不出来。文中提到,郝劲松说,“我只是讨厌屈服”——他在火车餐车上买一瓶水,要发票。列车员笑了:“火车上自古没有过发票。”于是他诉国家铁道部,并最终胜诉。“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人们往往除了服从别无选择,但是我不愿意”,他说:“我要把他们拉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个、二十几个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
当下,太多的人适应了“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认为一切都是有人制定好了的,我要做的不过是“服从”以及“绝对服从”,或者“没事儿别跟着瞎操心”。常听到一些人批评国人素质低,但往往这些人不是真的痛恨特权,而是痛恨自己得不到特权;不是讨厌特供而是讨厌自己得不到特供而已。他们见到跌倒的老人不敢上前搀扶,是因为担心伸手一扶,恐怕就得扶上一辈子。我们需要有中国的罗莎·帕克斯站出来,理性地提出批评,客观的舆论监督,敢为自身的权利说话。
《一只安反的马桶》中的“安反”一说可谓精妙至极。作者通过“发展的眼光下”分析了那些利民工程背后被“错位安反”的资源。文章由“三峡大坝”再到“豪华游轮”,讲解了片面地追求“发展”或者“政绩”对环境造成的难以弥补的损害。海子有诗云:“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紫金矿业泄漏污染事件、杭州苯酚槽罐车泄漏引发新安江污染事件……一起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代价是惨痛的。其结论是:今天我们要金山银山,但更需要的是绿水青山。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我们为何出发。拨开雾霭,走出蒙昧,要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到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他们的生存环境应由自己来决定。
《说话·李承鹏北大演讲录》,讲的是言论自由问题,某些丧失人性的言论其实是在大环境下影响促成的,现阶段的大部分民众有思想有觉悟,套用某小品的名言:“用谎言证明谎言,得到的只能是谎言”。不能说真话,不能说生动的话,这样的后果就如同一群哑巴部落在默默前行。无论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什么程度,只有让民众敢说话,说真话,这个国家才真正被赋予活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大眼”用一支慧笔书写杂文,充满锋芒如同利刃。尽管不无偏激,但无疑这本书可以带领你我冲破楚门,理清思绪:指斥黑暗,鞭辟入里,剥茧抽丝,让读者于大笑中体验正义。(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