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新公务员向《人民日报》披露虚假转作风:科长喝酒斗地主……局长汇报: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单位狠抓“八项规定”的落实,力促干部作风转变,现在干部职工工作态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领导听着频频点头。这作风,转了吗?(3月19日《人民日报》)
新公务员是单纯的,可能尚未有人“传授”其“工作经验”。瞧,科长、局长就游刃有余,足见其“老江湖”。不良作风、不实作风,尤其是坏作风早已练成“千年的狐狸”,跟“八项规定”玩起“聊斋”。
坏作风练成“千年狐”,转作风岂能“玩聊斋”?考量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千万不能被虚假的繁荣所蒙蔽,被侃侃而谈的汇报所欺骗。机关的一些顽疾并不是很容易根治,需要继续下猛药。
“玩聊斋”千奇百怪。这事儿不赖我,全怪文件“走得慢”。广东阳江大约30名中小学校长,今年1月初分别到云南西双版纳、华东等地公费“考察”和旅游。有关部门表示,校长是按有关规定去“考察交流”。对于中央去年12月初出台的八项规定,当地教师校长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称:“文件到这边可能会慢一些。”欲去“考察”,何患无辞。
转作风,不落实就落空。长期淤积沉淀下来的坏作风,有其生存环境,并有其隐身隐藏隐蔽的掩饰,尤其是精于此道的科长、局长,可以给虚假转作风进行“包装”,让其“金絮其外”。把“转作风”随同权力一起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其受约束、被监督、被问责,不能“自由行走”,不可随便“跑偏”。坏作风被关死,好作风才能重生。
首先,要将“转作风”关进监督制度的笼子里。新公务员向党报披露,是一种内部监督,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必须接受人民监督。人民监督是对权力及作风有效监督的主力军,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监督能量。
党和政府及公权部门要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诚意,公民社会及其公民要有监督的诚心,两者有机结合,就能共建并共享公平正义社会。强化人民监督,关牢制度笼子。
其次,要将“转作风”关进问责制度的笼子里。制度是问责的“加速器”,问责的威力靠“制度性发挥”。问责力度的增强,威慑力量就会增强;问责制度化、持久性,才能让问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问责是手段,强化责任心是目的;问责是手段,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目的;问责是手段,建立法治政府、效能政府、亲民政府是目的。达到这样的目的,离不开问责制度的建立、创新、完善以及有效执行。 (李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