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决定自13日起按每人次20元标准向社会游客收取“赏樱门票”。这一举措引发很多人不满,认为学校是趁机捞油水。

实际上,武大收取“赏樱门票”已有多年,只不过之前一直都是10块钱一张票。但正是这次票价翻番,让武大陷入了“借樱花牟利”的质疑中。而武大的解释是,每年樱花开放期间,大量游客来校参观,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学校环境。门票涨价,只是为了限制人数。

“涨价控制人数”一说,很多景点涨价时也常讲,与所谓“拥堵费”殊途同归。景点低票价和回归公益性质的免费,已是大势所趋。但现在,“涨价控人”这样的话,居然来自堂堂的著名高等学府,实在让人听得别扭——大学,怎能把自己等同于景点?大学基本的开放和宽容哪去了?

大学不是景点,更不是管理者的私产,不能习惯于用钱说话。校方不能把校园管理转变成创收,如果武大单纯是为了控制人流,为什么不是限制每天的参观人数?

现在,以“独立、开放、宽容、公益”为标志的大学精神,在很多高校已逐渐流失,代之的,是越来越高的教育收费,是越来越多的老师热衷走穴。从一些大学不断提高“读研费”之类的收费,到一些大学热衷参加“校友富豪榜”之类评选,再到教学楼被商业冠名,都在告诉我们,本该与金钱保持距离的大学,正与无原则的逐利走得越来越近。 (赵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