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难题,收费正成为一些地方酝酿实施的药方。然而这个被认为是相对有效的经济杠杆,却不时遭遇公众争议。(3月4日《解放日报》)
收费,属于政府为致力于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而采取的经济手段。它是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利用利益引导机制来间接地影响被管理者行为,以实现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恰到好处地运用收费管理这个经济杠杆,能起到其他管理手段无可代替的作用。但正所谓过犹不及,无度地滥收费,有时却只能产生管理者始料不及的消极后果。比如说一些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暴涨,一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择校费大涨,其结果呢,并没有使热门景点的游客分流,或是为择校热降温。
从本质上说,收费作为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各方利益关系的经济手段,具有间接性的特征,并不能作为社会管理的“常规武器”来使用。问题在于,一些城市管理者在面对诸如此类问题时治理乏术,往往不能从探究问题的根源方面谋求治本之策,而是驾轻就熟地步入了收费治理的老路。
收费管理当休矣。无论是楼市调控还是道路拥堵,每一种顽症产生的根源都不尽相同,都有其特殊的病灶,务实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城市管理者需根据这些问题的病因对症下药,以求得这些公共管理顽症的根治。这些问题,有的缘于政府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有的牵涉政府亟待职能转变,唯有完成从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的管理模式转变,才能彻底摆脱“管理即收费”的路径依赖。
(屈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