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开始,“新风”似已成了关键词。媒体把摄像机对准了那些与以往不同的细节,如“警车不开道、迎接没横幅,会场没鲜花”。据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局长张敬安介绍,今年仅一项“无纸化”办公措施,就节省了会议支出200多万元。
开会省下的钱,无疑可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也能更好地改善民生。
但是,“两会”减少成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人民选举代表和各行业推荐政协委员参加“两会”,目的就是要求代表、委员们能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审议“一府二院”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便是“两会”的最好效益。如果代表、委员只是来学习报告、说好话,再低的成本也无助于提高效益,花纳税人一分钱也是多余的。反之,如果代表、委员能多出效益,哪怕多花了些钱,民众也能理解和支持。
精心准备好务实的议案、提案,是有效增加“产出”的途径。如果像陈光标一样,拿出个“高中生只能生一胎,高中生以上的可以放开,初中生想都不要想了”之类的“雷人”提案,便是浪费纳税人钱财。
在分组讨论等场合积极发言,建言献策,不说空话、套话,也是增加“产出”的途径。代表、委员积极行使选民赋予的权力,行使好选举、表决和审议等各项权力,更是增加效益的有效方式。
归根结底,我们希望“两会”不仅要刮节俭的“新风”,更要刮代表、委员认真履职的“新风”。
(杨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