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到此一游”,又见人肉谩骂。几天前,故宫工作人员巡视时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被人偷偷刻上“梁齐齐到此一游”。由于没能“人赃并获”,气愤之下工作人员将此事发到微博上,随后立刻引来“骂声一片”,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甚至扬言要“人肉”此人,“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
网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不值得提倡。
很显然,“到此一游”涉及社会公德。正如有网友所称,“留在文物上的名字,有些叫作不朽,有些叫作遗臭,有些叫作玷污。请尊重文化,也尊重自己”。这需要游客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除此之外,关键还是一种旅游心态。
由于受到舆论的多方鞭挞,这种刻字“到此一游”的做法,这些年来已经少见了。但另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却普遍存在。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很多人出去了,又回来了,到底留下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也只有花出去的钱知道。这一点在当初的上海世博会期间表现得特别明显。很多人冒着高热不辞艰辛,好不容易排到队了,只是排过去盖个章、拍个照,然后又去挤下一个漫长的队。
对于许多人来说,旅游所得到的恐怕就是几张照片。这何尝不是一种“到此一游”?只不过是留字和留影的区别而已。这种旅游心态,显然是一种低层次的,纯粹是为看而看,为旅游而旅游。
而真正的旅游,不仅要带着眼睛,更要带着心灵;相机可以不买,纪念品可以不买,但精神享受一定要。这种旅游源自心灵的需要,这样的旅游心态,才是高层次的。有着这样的旅游心态,自然会对文化对景点有着一种敬畏,自然会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文明。这位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如果旅游心态层次够高,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也就不会作出刻“到此一游”这样的扫兴之举。
旅游心态的提升,显然靠谩骂培养不出来。谩骂或许会传递一种压力,但有些人就是不在乎怎么办?有些人不留名乱写字怎么办?从根本上讲,这需要社会、景区和游客三方面努力。特别是景区,不能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景区如果浮躁功利,怎么可能指望游客尊重你呢?
当然,转变旅游心态很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要看到,也并不是不可以实现。旅游心态对应着社会的进步,也存在着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旅游的普及,相对于过去,旅游的人多了,但现在题字“到此一游”的人,明显变少了。
对未来充满信心,对问题始终清醒,始终敏行当下,这应该是我们对社会,对这个时代的基本心态。社会心态影响旅游心态,时间长了,水到渠成,“到此一游”解决不难。(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