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平

精美绝伦,造型多样的红灯笼,作为一种民间手工工艺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的故乡关中西府地区,至今过年和正月十五都要挂上红灯笼,家家户户的门庭或院落悬挂一盏红红的大灯笼,从大年三十夜点亮直到大年初一晨,象征家乡人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富贵兴旺,红红火火,幸福光明,恭贺迎春的喜庆和吉祥。

过去是纸糊的灯笼,点上红蜡烛。现在的灯笼花样繁多,有单个的大红圆灯笼,有宫灯,有串灯,有纱灯,有玻璃灯,统统通电使用灯泡,月光下,灯笼串串,红灯点点,喜气洋洋,把村庄的夜空装扮得流光溢彩,绚烂夺目。喜庆的红色,映照得人人红光满面,笑容可掬,如山花般端庄美丽。

过了正月初五,家乡人开始送灯笼,主要是舅家给外甥送,希望外甥平安健康、百病全无。无论是穷汉富家,年礼可以没有,但外甥的灯没有不行。灯笼的品种很多,有四棱八角,有圆形,有内壁画人物花草的彩灯。最常见的是花红纸、玻璃纸制作的柿子火儿罐灯、白菜灯、莲花灯、青蛙灯、螃蟹灯、兔子灯、天鹅灯、公鸡灯、金鱼灯等。舅家送灯笼时还要带上蜡烛、麻花、糕点、糖果等,外甥家要设宴招待,曰“待灯笼客”。我离家上班后,传统的外公还坚持送了两年的灯笼。

有了灯笼,晚上天一黑,不用打招呼,村里的孩子们在街头巷尾自动集结,互相比灯笼,看谁的灯笼漂亮,瞧谁的灯笼上的花鸟鱼虫图案美,比来比去,喜笑颜开。说话间,又像麻雀般“哗啦”一下散开,挑着灯笼疯跑,从村东到村西,从村西到村南,走家串户,直到蜡烛快要燃烧完了时才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再换上一支新蜡烛。有时跑着闹着,一不小心,灯笼掉在地上打滚,“呼”的一声燃烧着火,化为灰烬,惹得人们哈哈大笑。整个村子灯潮涌动,繁星点点,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小初一大十五”,过完十五,年算是正式过完了。正月十五后晌,各家各户早早准备小灯笼、香烛、烧纸、冥币、贡品,撤了正月里供奉的牌位,去坟地送先人们回他们的冥国,烧香叩拜,在坟头的树杈挂起小灯笼点亮,天色渐渐暗下来,村庄周围坟地密密麻麻的灯笼,闪烁不定,宛若星河。

村里的孩子们四下乱窜,玩灯笼的活动达到高潮,相互挑逗,用灯笼撞击,蜡烛碰倒了,灯笼燃烧起来,不仅不生气,反而高兴,所谓“正月十五打灯笼”,没有碰坏的,也不再保留,孩子们玩累后,便用火点着,嘴里喊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然后,作鸟兽散。

如今,我离开了故乡,春节期间,到处可以看见红红艳艳的灯笼,让人倍感温馨亲切。寓意欢欢喜喜、和和美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吉祥的色彩缀满天空,也点燃了人们的好心情。凝望那一盏盏红红的祝福,我心飞翔,向着春天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