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乡愁。不管车有多挤,票有多难买,回家的距离有多远,都阻挡不了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家里有等待,有牵挂,有诉说不尽的牵肠话。每到年末,许多在外的游子都会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希望与家人团聚,一起开开心心过个团圆年。

见习记者 刘 方 马依钒 王 洋

实 习 生 李显文 张 晨 易晓文

过年把家还 老人孩子不再孤单

2月2日,光山县仙居乡李大湾村,细雨蒙蒙,村民李大爷却起了个大早。原来,在广州打工的儿子、儿媳当天要回来,他和孙子、孙女准备坐车去乡里接他们。一年没见到父母,两个孩子早早就嚷着起床了。“从来没起这么早过,都和他们俩说了去早了人也没到,他们就是不愿意。”嘴上虽这么说,李大爷脸上却流露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神情。收拾妥当,爷孙3人就坐上两元钱一人的大篷车出发了。

夜幕降临,细雨依然下个不停,但是邻村(李寨村)的李超想老人家里却没有一丝寒意,一家人正围坐在火盆旁吃晚饭,其乐融融。喝着白米粥就着自家腌制的酸菜,手里拿着糍粑制作的面糕,一家人吃得很是香甜。在村里,她是年纪最长的老人,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前天刚回到家。记者笑着问:“就用稀饭来招待儿子吗?”老太太笑呵呵地说:“怎么不行呢?都能在家就是吃糠头(一种粗粮)都是高兴的。”吃过晚饭聊天时,老人告诉记者,儿子他们一家回家过年了,自己高兴坏了,把孙子抱在怀里都舍不得放下,孙子会认字了,还会跳舞。说着就让小家伙来一段《甜蜜蜜》,边跳边唱,令老人很是欢欣。随后,老人又拿出自己的新衣服给记者看。“是儿媳在广东带回来的,还有鞋子、帽子。最近几天,村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比吃好的、穿好的还要幸福。”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家人团聚 在哪儿过年都幸福

蛇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当在外地工作的信阳人都纷纷往回赶的时候,却有这样一群人匆匆赶往外地。

2月4日,在信阳火车站候车室内,正在嬉闹的3个孩子和他们身边的一堆行李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要过年了,还出门吗?”记者问道。一个叫小军的孩子说,他们的爸妈都在广州工作,今年不能回家,就让他们结伴去广州过年。

为了能让一年没回家的父母,尝尝思念已久的家乡味道,他们3人带了整整两蛇皮袋的年货。猪腿、狗肉、羊肉、板栗和茶叶装满一蛇皮袋,而另一蛇皮袋里却装满了大葱。对此,记者很是好奇。小静告诉记者:“葱是妈妈打电话回来特意要我带去的。妈妈说家里的葱比外地的好吃,过年包饺子、炒菜都用得上,也给不回老家过年的邻居老乡们分些。”“肉是我姥姥准备的,姥姥说爸妈常年在外工作,过年了也回不了,肯定想念家里的肉,外面的肉哪有家里的香嘛!”寄宿在姥姥家的小刚说道。

“不轻呐!”记者拎着装有肉的蛇皮袋很是替他们担心。“就是进站上火车那会累点,父母辛苦了一年,我们能带的尽量多捎点过去。”小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

在火车站售票厅门口,一位大爷一会儿看看火车票,一会儿看看手表,焦急地等待进站。记者询问得知,他儿媳去年6月刚给他生了个大胖孙子,老伴儿为了照顾他们娘俩,一直在儿子那里。“儿子打电话回来说,票不好买,人也多,挤来挤去,孩子和老伴儿都得遭罪,今年就不回来过年了,想让我去湖南。只要一家人能团聚,在哪儿过年都一样。”大爷乐呵呵地说,又指了指身边一个装得满满的蛇皮袋,“我把咱这边的猪肉、羊肉、狗肉、鱼,自家养的鸡、种的花生,自家的板栗、茶叶,每样带了点,带去给儿子、儿媳尝尝。”

链接>>相关评论

回家过年,将“头等大事”放在心头

过年尽孝,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围着父母转,无论大事小事。把自己的事先放一放,把自己身上的其他职责、符号暂时放一放,只简简单单做一个让父母开心的孝顺儿女,听老人唠叨些家长里短,让他们顺心、开心,让他们为自己养育出懂事的孩子而欣慰。

攥着回家的车票,拉着塞满礼物的行李箱,携妻带子,无论是已经回到家的,还是正在回家路上的,或是准备启程的,当大家陆陆续续迈进家门、回家过年时,有一桩“头等大事”当放在心头。不是别的,就是如何哄家里的父母开心,孝顺父母,这是儿女回家过年最最要紧的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歌男女老幼都能哼上几句。去年年底,“常回家看看”被写进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儿女异地求学谋生,父母长年空巢守望,平时最多是电话问候。过年了,回家了,是儿女们尽尽孝心的时候了。

陪老人聊天,说什么、不说什么,也得用用心。听老人唠叨些家长里短也好,鸡毛蒜皮也罢,耐心听着就够了。有时,父母并不一定要征求儿女的意见,他们只是需要孩子的倾听,需要对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倾诉而已。尽可能“引诱”着父母说说他们儿时的趣事,在追忆自己当年的精彩人生时,老人的脸上会荡起最幸福的笑意,而父母的生活经验于晚辈也不无益处。至于单位的烦心事,就不必跟老人说了。还有小家庭里的纷争,也没必要跟老人讲了,别让他们挂念,别让他们为晚辈操心,也是一种孝顺。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陪老人开开心心地过个年,我们一起来做这门为人儿女的功课吧。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