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人的童年都与同一本工具书有过交集,它以巨大的人群覆盖面和极高的使用率,对数代中国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它就是《新华字典》。

如今,这本只有60多万字的巴掌大的小书已经整整走过60个年头,其间它历经了10余次大规模修订,重印200多次,销售超过4.5亿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

2013年伊始,小小的《新华字典》步入“花甲”之年,它给中国人留下太多的记忆,也见证了共和国几代人的学习成长。66万字、1.2万个字条将时代的风云变幻蕴含在看似简单的文字之中。今天,这部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工具书仍在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肩负着大国文化传承与普及的使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那一天阳光灿烂。刚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带着“任务”对盼着她放学回家的妈妈说:“老师说,请家长给准备一本《新华字典》,明天上课用!”

其实不仅是今年的这一天才有这样的场景和语言。自这一天一直回溯到每一年的每一天直到1953年,也就是《新华字典》诞生的那一年,在全中国的不同角落,都曾有过这样的孩子。怀着一份欣喜和一怀的温暖,捧起一本小小的、名叫《新华字典》的工具书——从这一天开始,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从认识和读懂每一个字开始,开启学习的一生。

至今60年来,《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学习工具书,在数代中国人的成长中扮演了“启蒙老师”的角色。而当下,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加丰富,从便于携带的电子词典,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从掌上电脑到ipad,人们查询语词和知识的习惯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然而,这本小小字典却从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它承载着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记忆,依旧散发出巨大的能量,在电子时代为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继续发光发热。已届花甲之年的《新华字典》宝刀不老,常变常新,仍然是全中国的孩子学习汉字、语词的起点,它的每一次修订和再版,更是中国现代汉语江湖风云变幻的见证。

第一版《新华字典》犹如一本古典气息浓郁的小百科全书,它的诞生和后来不断的创新,标志着现代汉语辞书的成熟和发展《新华字典》顾名思义,就是新中国出版的字典。

第一版《新华字典》编纂完成于195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规范现代汉语和扫除文盲成为中国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因此编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实用”的语文工具书的想法便应运而生。在时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魏建功的主持下,由十几位专家组成“新华辞书社”,开始了这一烦琐又庞大的编纂工作。

《新华字典》是第一部完全用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的字典。它第一次规范了文字和词汇的运用,巩固了新中国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运动成果,并以字典的形式使之得以确立、推广和发扬光大。可以说,《新华字典》是我国辞书发展上的一次创新壮举。

平均每5年修订一次,每修订一次都会加入最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语词。一本小小的字典,折射出60年中国时代变迁《新华字典》自诞生以来共修订过11次,平均每5年进行一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征。从1953年的初版,到2011年第11版,不同的版本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变化,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新华字典》如同一台影像机,记录、反映了新中国时代的风雨变迁。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