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好准备了吗

最近,网上一条“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的配图微博,引发近30万网友的热烈讨论。

许多的年轻人简直是找到了共鸣,他们或是在外求学,或是在外工作,春节都准备回家团聚。对于每年春节许多家庭都会上演的保留节目“春节大拷问”,不少人感到忐忑和尴尬。

这些发言太熟悉了

“不认识我了吗?小时候还抱过你呢!”这句开场白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

微博还配上了一张树状图,其实这张图在去年年底,就被网友“风息神泪”贴在自己微博上。春节临近,图片又一次被网友迅速热传起来。统计显示,这条微博吸引30多万网友参与讨论、4万多个转发。

许多网友看后表示感同身受,@佐岸佑转表示:“大过年的,亲戚聚会关于‘结婚’的聊天,伤不起有木有?”也有网友表示这些问题亲切而温暖,@M力四射转发说:“都是善意的唠叨,离家在外都是忙工作,只有家人才会惦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

亲戚团聚让她伤不起

在解放碑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25岁姑娘于心说,看了这张图之后,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场景就跟放电影似的开始播个不停。

于心老家在山东,父母兄弟亲戚姐妹比较多,“小时候,每次亲戚来串门,大家就会问成绩,问完语文问数学,最难受的是还会和其他小孩儿进行比较。”于心说,成绩好的时候还行,要是考得不好,她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

而后好不容易逃过小学,亲戚们讨论的话题有了变化。“中学时候问读什么高中,高中问考大学,班上排名,高考成绩。”于心表示,那时候,她有时看见亲戚来到家里,只能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

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了,一年回一次家,怕亲戚问收入、怕问有没有男朋友;有了男朋友又怕问怎么还不结婚?结婚定什么酒席?买了房没?买不买车?这些问题一个个丢过来,于心说:“真是说了也错,不说也错。”

怎么说?说了男朋友的情况担心被拿去对比;说了自己的收入多了怕所有人知道,少了又怕被人笑。这些问题总是让她不太好回答:“心头是真的烦,又不敢得罪。”

所有难以回答的问题 一律用“我接个电话”应对

问题:打算买房了吗?

策略1.声东击西,一律用“呵呵呵,还不错”这种等于没说的话应对。

策略2.李代桃僵。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扩展扩充扩大,由买房变成经济问题。

问题:现在做什么工作?

策略1.无限制添加学术词语和英文,让他们觉得工作高端,而且听不懂。

策略2. 金蝉脱壳。所有难回答的问题,均用“我接个电话”回答。

问题:在外面谈对象了么?

策略1.借刀杀人。直接将话题转移到亲戚家的孩子身上,例句:姐(哥)有对象了吗?

策略2.顺水推舟。例句:您给介绍一个给我吧。

问题:学习怎么样?

策略1.无中生有。有多好就说多好。

策略2.不用说成绩如何,只需突出你的学习态度。

亲戚们喜欢聊别人的事 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面对春节期间亲戚们的轮番轰炸,很多80后、90后认为,七大姑八大姨其实打着关心的名义来探听隐私。但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说,亲戚们如此热衷于了解别人的事情,是我们中国过去特有的一种透明的生活方式。

周小燕说,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对现代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与人生活差距不大,每户家中什么情况,全村人都很清楚。而“你家什么时候生小孩”、“今年收成如何”,就成了很常见的“打招呼”的方式。

“如今因为生活水平差距的拉大,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隐私范围也越来越广。”周小燕说,所以对于一个比较单刀直入的问题,就会出现“问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状况。

周小燕提醒说,年轻人的婚恋和收入问题,包括小孩子的成绩都是属于隐私,并不适合在过年过节的公开场合询问。现代年轻人自我保护意识十分强,所以被问到隐私性比较强的问题时,他们会反感、心烦。所以,一些年轻人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会本能地启动心理防卫机制。不过周小燕也劝年轻人,别以为七姑八姨就是存心八卦,其实她们也根本不知道该聊些啥。面对久未见面的小辈,长辈不愿意气氛尴尬没话聊,就理所当然地抛出这些问题,也不是故意想要刺探谁的隐私。

周小燕教授建议,在春节聊天时,多谈亲人、友情和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即使遇到亲戚们的关心轰炸时,委婉回应,也大可不必正儿八经寻找答案。 (据《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