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盘算着,进入2013年,周老有光先生就是茶寿之年了。一元复始之际,登门拜望。周老坐在斗室书房里,背后是书,左手处暖气片和窗台堆着书,面前小桌上还是书。右手边,书橱延伸到门口,接着是书架,挨到门框,都是满载。当然,我们的话题是从读书开始的。

晚年主要读历史和文化

周老说:“再过几天,阳历1月13日,我就108岁了。这个岁数上,我每天时间用得最多的事情,还是读书。我是85岁以后离开办公室的。从那时候起,就停止了专门研究,不大读专业书了。这20多年里,我主要读历史、文化,关心的是国家、世界。”

周老说自己看的书很多,很杂。既看新书,也看古书。他认为古人思想很高明,书也写得好,了不起。长谈中,108岁的周老说话还是中气十足,思想仍然敏捷清晰,不见半点犹疑。笔者询问他现在写什么,因为很多读者都在等着读他的新作,提这个问题也是希望了解这位人瑞的思考进度。

周老拿起桌上一本台湾版新书说:“要了解我的情况,最新的书是这一本,叫《走读周有光》,台湾先出的,大陆后来也出了。”这本书的书名为什么叫走读呢?原来凡是周老走过的地方,作者陈光中都会去走一遍,走到实地去看,是一种很特殊的体验。作者能拍照,会画画,文字也好。为了这个走读,他花了三年时间,拍了几百张照片。周老对笔者说:“你看,他还比着张允和的照片给她画了素描像。这个像画得好,很有味道,有点像蒙娜丽莎。”

“资中筠来看我,我们聊天。她说她很悲观,因为问题很多,很严重。她的悲观我当然理解,但我倒是乐观的。”乐观的周老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他说:“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在变,中国会跟着变,不变就该被淘汰了。”

最要紧的是跟上时代变化

我们的话题转向历史。“清朝康雍乾时代强不强?盛世嘛!怎么强盛的?靠改革、改良嘛。”周老认为,清朝的由盛转衰就是因为到后来执政者越来越顽固守旧,故步自封,以至于被历史所淘汰。“不想被淘汰,就要进步。在现代社会讲进步,就是要向民主方向过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世界就是这么过来的。”

周老认为,中国人现在最要紧的是就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一代人不够,那就几代人。”他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实在成问题”。“按道理说,教育应该帮助人们培养思考能力,但我们很多学校的做法反而是压制和破坏人本来有的思考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周老说了一个《群言》里的故事:一个从美国回来参加国家建设的学者,把女儿送进国内的学校读书,接受教育。老师让同学们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他的女儿写了,说安徒生笔下的悲剧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搞得不好,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这样的制度中。这个话没有错,和邓小平说过的话是一个意思。可是,老师为他女儿的作文画了零分。这还叫教育吗?最后,这位学者还是让女儿回美国念书去了。

2010年,周有光先生推出了《朝闻道集》,这本书出版后,火得不得了,经常有人大包大包地拿书过来请周老签名。周老觉得,这说明老百姓是懂道理的,是知道好坏的。周老年轻的时候在外国银行工作,待遇很好,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他满怀热情回国效力,虽然这几十年走来很艰苦,但他的心却是乐意的。为什么?“我爱这个国家,抱有希望,心里有动力,愿意出力。”周老这样回答。

思考“儒学的现代化”问题

我们聊天的时间超过了预期,怕周老累着,笔者表示早点告辞。老人家看着钟表说:不急,我又不累,聊得高兴,再说一会儿。既如此,笔者就请他说说现代媒体。周老说:“从前我们联系比较多的时候,和现在有很大不同。那个时候还不怎么用手机,手机还没有现在这样先进,普遍。现在手机能做很多事情,也能阅读,但是读起来很不舒服。”周老认为,网络再发达,也有局限性。因为“手里捧一本书,坐着能看,床上躺着也能看。一页一页翻着,很舒服。”

百岁之后,周老年龄上一岁一岁地递增,别人不大看得见,其实身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老说自己,“耳朵不行了,眼睛也瞎了。我是允和去世第二年(2003年)眼睛换的人工晶体,效果一直不错。每天很多时间用来看书,长时间看也不觉得累。”周老说现代科技很厉害,耳朵有助听器,眼睛可以换人工晶体,对面楼上邻居家里的花儿都能看得清楚。但是毕竟老了,记忆力比以前差了,很多事情记不清了……

周老说自己这窗子外面也变化很大。原来有大树,有树就有鸟儿。那是鸟儿的世界。每天这个时候(下午四五点钟),它们就飞回来了。“鸟儿叫得很欢乐,我听着心里也高兴。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确实很好。可是现在没有树了,也没有鸟儿了。这是小变化,又是大变化。自然生态变坏了。”

周老经历了清末、北洋时期、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近年“民国热”,我们也不免进入这个话题。周老说,民国时代确确实实出现了很多大师,这是不用辩论的,是可以用历史实践来检验的。周老认为,我们也有东西要回去,比如传统文化。“孔孟之道是好的,中国几千年过来,思想和社会那么稳定,这是有道理的。我认为孔孟之道能为封建专制服务,也能为现代社会服务。”周老最近写了《儒学的现代化》,他在书中阐释“我们不能丢了自己的好东西,那是真正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孔孟之道里面的基本道理是符合本性、尊重人性的。可是过去把孔孟之道统统打翻,现在要真正恢复,还缺少社会心理土壤,得慢慢来。”

有美国的朋友问周老:连我们都为你们着急,你们自己为什么不着急?周老说:你们才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已经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上的病,不是一天形成,也不是一天能治好。孟子讲,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现在虽然很多人没有了是非之心,有些知识分子虽然知道是非,但也不怎么说话。周老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下一步,其他领域也一定会随着改变,这样方能适应文化的发展要求。“自然规律是进化的,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进化,就淘汰。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就像一个大运动会,有的跑在前边,有的落后。很正常。我们也曾长期领先,只是现在落后了。知耻近乎勇。只要是往前跑,方向对,早晚能跑到终点。中国会进步的,慢点罢了。只是心里要明白,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是要文化更新!”

(据《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