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刘方 通讯员 付金钟)临近年终,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又有所抬头。记者从浉河区老城派出所了解到,近期陆续有群众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受到不法分子诈骗,大量的现金甚至半生的积蓄、防老钱、治病救命钱瞬间被诈骗,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身心上受到莫大伤害,对此,公安民警在加强侦破、打击的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

1月15日上午,市民刘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湖北武汉市公安机关的电话,对方称, 刘女士的个人存款牵扯到一起重大案件,已经存在很大风险,要求刘女士必须立即将其存款转存到公安机关指定的“安全账户”上,并要求刘女士不要告诉别人,也不要放下电话,立即到银行转账。正赶往银行路上的刘女士还是半信半疑,转身赶到老城公安分局咨询,这才中止转账,避免了财产损失。想到自己半生的积蓄差点儿瞬间消失,刘女士惊出一身冷汗。同样是电信诈骗,可是有些市民却没有刘女士这样幸运:去年12月28日,市民周先生被人以中奖名义诈骗现金9600元。今年1月2日下午,市民周女士被冒充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诈骗20多万元……

据了解,近年随着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许多地区利用虚假信息实施电信诈骗案件不断发生,犯罪嫌疑人往往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电信局、医保中心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以受害人涉嫌犯罪案件、电话欠费、幸运中奖等名义,威胁引诱受害人汇转资金实施诈骗,一旦得手将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倾家荡产。

广大市民该如何识破电信诈骗,公安机关根据以往侦破的案件总结出电信犯罪通常具备的作案特点。一是诈骗活动范围广,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等,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发布,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极易形成很大的侵害面。二是诈骗手段翻新快,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汽车退税、“猜猜我是谁”等手段不断变化,目前已达30余种,令人防不胜防。三是隐蔽性和反侦查能力强,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非接触式的诈骗方式,内部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十分隐蔽。四是跨国跨境犯罪突出,不法分子往往在境外发布虚假信息骗取国内百姓,步步下套,环环相扣,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打击难度十分大。

公安部门告诉记者,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已经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借助各种媒体也做了大量的宣传提醒工作,但是受骗群众依然不断出现,根本原因还是缺少防范知识或防骗警惕性不高。试想一下:电信、银行、公安等系统都有各自独立的工作平台,不可能交叉转账;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向群众了解情况时,一般都会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绝对不会电话要求你把银行账号、密码告诉对方;税务、财政部门对消费者进行退税时都会通过电信、报纸等权威部门公告;即便是电话欠费,电信公司会发出欠费追缴单,也不会人工拨打电话。况且目前也尚无任何单位设置所谓的“安全账号”。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市民,无论犯罪分子如何花言巧语,作案手段如何翻新,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得到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和账号,所以千万不要泄露银行账号和密码,更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汇款。对于那种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等信息,如果有疑问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咨询或者向亲戚、朋友、社会阅历丰富的人询问、核实一下,一旦接到各类诈骗电话时,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挂断、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