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日前,央视曝光不少饭店所售鱼翅实为明胶制作的假鱼翅。北京通州一著名连锁饭店售卖的木瓜鱼翅,其鱼翅是用“鱼翅精”调料调成。郑州一高档自助餐厅做鱼翅的原材料,是两种价值几十元的仿翅。南京一家婚宴现场后厨,厨师打开标有合成冻翅针的包装袋,把类似粉条的东西倒出来,一边制作着鱼翅一边说“全是假的”。(1月9日《长沙晚报》、《温州商报》)

俗话说,“二两鱼翅一车菜”,真正的鱼翅,所说属于“翅、参、燕、鲍”中排在首位的“顶级奢侈补品”。故长期以来,在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者看来,吃鱼翅通常是“档次高”、“面子足”、“营养丰”的代名词。当他们看到央视记者的曝光,才突然明白随着假鱼翅的入口,吃进去的压根儿不是什么“高端进补佳品”,竟然是“工业双氧水”和“氨水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时,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笔者期待,央视的这一枚“重磅炸弹”,能“炸醒”有关监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让造假售假者付出沉重代价、受到应有惩罚,甚至有必要罚得那些以身试法的违法者倾家荡产,使其他人不敢以身相犯,以推动行业诚信经营,为公众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笔者更期待,央视的这一枚“重磅炸弹”,能“炸醒”鱼翅消费的拥趸,改变畸形的消费观念,还是不吃鱼翅为好。要知道,专家说了,食用假鱼翅可能会伤害肾脏、肝脏,尤其是对生殖系统有毒性;科学已经证明,鱼翅的营养价值并不特别。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热衷于吃鱼翅等高档菜肴呢?据说除了极少数富有的私人顾客的“烧包消费”外,“公权单位、国有企业请客点得多一些”。这可从北大教授王锡锌那里得到证实——他说,鱼翅消费文化,应该说主要不在民间,因为鱼翅消费不是居家消费,主要是在公务、商务这样的活动中,特别是公款消费(中国网1月9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真不该为某些人花了“大价钱”吃到的却是假鱼翅鸣冤叫屈,假鱼翅横行,看他们以后还敢“崽花爷钱不心痛”地大啖鱼翅不?假鱼翅横行,说不定还会降低公务接待支出、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

所以说,“假鱼翅横行”让人纠结,既忧且喜。忧的是:不良商家以牺牲消费者利益换取暴利,假鱼翅吃得越多,造假犯罪者赚得就越多,食品消费环境让人仍然难以放心。而喜的是,假鱼翅吃得越多,真鱼翅就吃得越少,就可以放更多鲨鱼一条生路。要知道,全球每年约有7000万到1亿条鲨鱼被捕杀,已严重影响到鲨鱼物种的生存安全和海洋生物的平衡。

故而,面对假鱼翅横行的现状,只有保护消费者利益、打击商业欺诈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做法则是,倡导文明餐饮,甚至全面禁捕、禁食鱼翅,让真鱼翅逐渐远离我们的餐桌。美国夏威夷州从2011年7月始,禁止一般机构或个人持有、出售鱼翅,以保护鲨鱼物种;加拿大多伦多市也立法反对拥有、销售和买卖鱼翅,如果谁违反这项法律,要处以不同程度的罚款;欧盟也曾立法全面禁止捕鲨取翅……我国已需将禁止捕杀、交易、食用鱼翅,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