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9日发表一篇评论,对人社部负责人近日宣布“中央机关新录取的公务员当中,60%以上来自农村或城市的普通家庭,没有任何背景”表示有点怀疑:“这就难免让人产生诸多联想。”我赞同作者的看法,但愿意再做两点补充。
首先是,“早在2011年,人社部就曾表示,中央机关录用公务员九成来自普通家庭”,刚刚过了一年,“普通家庭”的录取比例就下降了三成,叫人怀疑到底是“普通家庭”的子弟们太不争气突然变得太懒了,还是人社部2011年的统计或者“表示”有点叫人不敢完全相信?
其次,由于这次宣布“60%以上来自农村或城市的普通家庭”的是人社部负责人,我不怀疑这个比例了。然而正因为这个比例“可靠”,我才感到某些忧虑。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普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组成的家庭是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和不普通家庭的子弟按理说也同样都是勤奋聪明的,他们被中央机关录取的比例应该就大体相当于两种家庭的比例,这才基本正常。2011年录取的比例是9∶1,就当是基本正常吧,据此可以推测“不普通家庭”在全国家庭中大约占10%。一年以后,这种家庭就算增加到15%,他们的子弟却占了新公务员的40%,这是什么概念?如果同时有1个“普通子弟”和1个“不普通子弟”参考,“不普通子弟”录取的可能性相当于“普通子弟”的3.8倍左右。录取的概率相差这么悬殊,这才是“普通子弟”们忧虑的原因。
当然,也不排除两种可能:一年之中,“不普通家庭”的数量突然大幅度上升(占40%);或者其子弟突然特别异常地勤奋聪明起来,因而就占了“将近40%”。但前一种情况如果存在,那我们这个社会就有问题了,后一种,是不是,我就不说了。(侯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