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韵雯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说家里三岁的小侄女是CS高手,我不得不仰天摊手地感慨一句:How time flies!

时代变迁,小魔女们,阿姨我虽然错过了捧着Ipad以培养对数码高科技极尽热忱和精通的幼教,你们也错过了趴在地毯上撑着小脑袋看彩色插图小人书的单纯。公平!可是,书柜里的童话书真的已经成为了渡灰的过往吗?现在沉迷3D动画的小孩还能感受到纸质故事里的美好吗?

我童年的阅读历程从格林童话开始,与其说她教会我最原始的善恶分辨,不如说她给了我对人生最热切的希望。在童话的过度里,当权者是公平正直的,执法是“王子与庶民同罪”的。善恶终有报,作恶的人会得到最严酷的惩罚,而善良的人即使遭遇不幸,也终会毫发无损地来到心爱的人身边,伤痕和苦难会奇迹般地愈合和消退。爱情总是一见倾心且至死不渝,幸福和快乐可以长久直到永恒。我们曾经把所以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对童话的无穷构想里,直到有一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童话里只有两种色彩,非黑即白,公主是纯净的白,巫婆是阴毒的黑;王子是英勇的白,大臣是狡诈的黑;行善者是白,恶势力是黑。可在现实的世界里却不止单纯的两色,介于黑白之间还有太多深深浅浅的灰色地带。“好人”也许是虚荣又伪善的,“坏人”可以有不得已的苦衷,就连爱情也是让人大跌眼镜的,英勇的王子,爱上的可能是狡诈的大臣。而纯净的公主,只想嫁给邻国多金的老头。童话是条单行道,终点是幸福;生活是岔路口,幸福可能只是个驿站。等看清了这些差异,童话就被定义为骗小孩的过时玩具而被我们抛诸脑后。

逃亡到森林的公主、卖毒苹果的巫婆和俯身献吻的王子组成了不朽的Snow White。但这个故事实在有点“主角混淆症候群”,身为男主角的王子几乎全程打酱油,除了在最后时刻弯了弯腰撅了撅嘴。而照顾公主的七个小矮子却不仅仅只是在故事里分了一杯羹,以所占篇幅和情节串联来看,假如这是一个新闻事件,主标题恐怕应该是“七侠士仗义挺身,救助落魄少女”,而不是“富小子踏破铁鞋,有情人终成眷属。”你看,长大以后,就连经典童话情节也变得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当现实越来越近,童话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读了两年的西方文学,何为文学之上品?答:悲剧。能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才为最佳,破镜重圆宛若新生的童话只能垫底。只是因为现实人生有如俄国小说中的阴暗和残酷,所以我们再也不相信王尔德笔下善良的王子和小燕子?可若没有对美好的期望又怎会有对丑陋的灰心。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到不再需要从童话中汲取力量的时候,她就真的失去力量和意义了么?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迪斯尼最新的作品《长发公主》(根据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莴苣姑娘》改编),迪斯尼拿出了他最得心应手的音乐剧风格,把整部影片打造得极尽浪漫之能事。看完之后我内心蹦出了许多“不安分”的小因子,然后我才明了,即使柜子里的书本已经变旧泛黄,心里的童话却早已成根。因为成长的道路布满荆棘,所以骨子里总要有股向上的力量;因为现实残酷,所以总要有个角落装满单纯的美好;因为总是跌倒受伤,所以愈合的良方——希望——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不盲信童话里对幸福的简易白描,但却不能抵抗她与生俱来的无邪信念,就算王子没有爱上公主,就算美好的事物会泯灭,起码我们辜心中最本真的爱和善良,亦不负最初的追寻和最后的坚守,结局怎样又如何?基于对单纯美好的无限渴望和“lived happily ever after”的向往,基于我们心中不死的浪漫情怀,童话可还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