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房地产市场又热闹起来。比如,开发商重回“一线”城市,“地王”再现江湖,楼市成交“翘尾”,“暖冬”已成定局,等等。这些消息让老百姓的心里七上八下,对房价上涨的担心又开始抬头。
其实,楼市“暖冬”并不是新鲜事。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反周期”现象已是常态。以北京为例,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北京楼市的成交高峰分别出现在11月、12月和1月;唯一例外的2010年,成交高点虽然出现在4月,但是11月份成交量之高也出人意料,被称为“暖冬”。其他热点地区也是如此。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影响了房地产市场内在的自然周期,另一方面,人们消费习惯和置业观念的改变使房地产的季节性因素越来越淡,买房无需挑日子。传统意义的“金九银十”屡屡落空就是一个明证。所以,仅以11月份出现“翘尾”行情就判断明年房价上涨,未免为时过早。
至于“地王”再现一线城市,仔细考察就会发现,此“王”已非彼“王”。今日之“地王”几乎都以底价成交,与前两年的动辄竞价几十轮、上百轮、溢价率50%或者100%相比,多了些理性,少了些狂热。开发商要盖房子就必须买地,地方政府要完成出让任务也要卖地,年末土地市场活跃是业内规律,年年如此。
别被“暖冬”忽悠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暖冬”光鲜的表象之下,其实有着巨大的库存压力。抛开三四线城市巨大的存量房不说,即使是北京这样的热点城市,现有库存也要消化八九个月。所以,市场远没开发商嘴上说的那么乐观。
更何况,中央已经明确表示房地产宏观调控不放松,这边是房地产税等政策性措施紧锣密鼓,那边是明年保障房将大量入市。这些因素综合作用起来,房价想大涨还很难。在笔者看来,买房还需按照个人的情况而定,该买则买,不急的也别瞎凑热闹。只要是自己住,房价涨跌又有什么关系?
(郎秋红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