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忧患凸显
业主花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买来的房子,装修时却发现门窗变形,入住后发现卫生间地漏排水不畅……近年,令人担忧的商品房质量同时也催生了“验房师”这一新兴职业。然而,房屋质量问题仅仅是“验房师”火眼金睛就能探明?频频爆出的商品房质量问题,究竟如何解决?
“验房师”兴起凸显房屋质量忧患
受益于庞大的市场需求,近年,“验房”行业已得到快速发展。专门从事房屋查验咨询师培训的万家普乐(北京)咨询有限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专门从事验房的公司超过200家,提供房屋验收服务的装修公司、建筑公司更是不计其数。
王德林就是这众多都市“房屋医生”中的一员,他介绍,验房师的作用远远不止让业主“买个放心”那么简单。“验房师的报告有时候就是业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有一次,他验房时用工具轻戳墙面就带下大量墙皮,王德林为业主出具了专业的验房报告,并且受业主邀请,参与了开发商、施工方、监理方、验房师、业主的“五方会谈”,为业主争取到了几万元的赔偿款。
而验房行业欣欣向荣的背后,正是层出不穷的商品房房屋质量问题。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90个城市的180个工程项目进行了全面质量检查,结果显示,在13103项检查内容中有将近4%存在各类问题。
近3年的时间过去了,房屋质量问题依然此起彼伏:2012年2月,万科公司在佛山的“新城湖畔7号楼”被检出地板甲醛超标;2012年7月,北京的一场大雨浇出了北京一处“品质楼盘”的真面目……
“四不到位”滋生房屋质量问题
首先,部分开发商或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赶速度,放松了质量的要求。由于房屋修建涉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开发商等多方主体,又要经历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任何一方主体或环节的责任落实不到位,都将直接影响房屋质量。
其次,由于市场规范不到位,施工单位严重的供过于求,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开发商违规操作,无限压级压价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隐患的原因。
再次,对于“把好最后一道关卡”的政府监管机构,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把住了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验收、主要使用功能的验收等关键,使得竣工验收的商品房不存在结构方面和主要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监管部门受制于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监管不可能覆盖施工全过程,这也就必然导致“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房屋质量验收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房屋质量的验收,实行的是政府备案验收制,开发商只需备齐相关文件,提交给政府备案后,便可向业主交房,难以避免“走过场”。
在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由建设、施工、监理、物业共同组成验收小组,对每一套房的各项质量内容进行专门的验收,监管部门对逐套验收的结果进行抽查,有利于保证每一套交给用户的住宅都是经过专门验收。
为保持监理公司的独立性,应当由主管部门直接指定或抽签产生,开发商支付费用,摒弃当前由开发商直接聘请的模式。
此外,现行制度下房屋质量保证金一般都预留在开发商手中,专家建议,在房屋质保期内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这笔钱,房屋售后的责任依法由开发商承担。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出现质量问题的开发商和建筑公司果断取消其资质,逐出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的“狂飙突进”,带火了“验房”行业,成为我国现行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的有益补充。为了更好地发挥验房机构的作用,王德林建议,对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的验房公司,管理部门有必要加以整顿,进行资格认定。同时,只要经过核准的验房公司,其出具的验房报告就应该具有法律效力。
(据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