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李秋艳 唐车)豫南是河南传统的籼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800万亩,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杂交籼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水稻单产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籼稻相比,粳稻具有产量更高、出米率高,商品率高,抗倒伏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是我国粮食和安全的首要品种,是农业部“十二五”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

12月10日~11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研究”2012年总结会议在我市召开。

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等项目子课题承担单位主持人分别就各自承担的项目子课题“粳稻高产优质多抗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粳稻新品种筛选及评价利用研究”、“粳稻机械化轻简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豫南粳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粳稻耕作制度存在的利弊形成分析”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系统的阐述,对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今后的研究研重点向与会人员作了详细的介绍。

自去年11月我市“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通过省重大科技专项论证后,我市各县区纷纷实施该项目。一年过去了,丰硕的“果实”也结出来了,项目通过引进鉴定和筛选,初步建立起豫南“籼改粳”品种群,实现了机插露天育秧,粳稻生产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101.13万亩,平均亩产达到670公斤,高产田块超过了850公斤,信阳市粳稻生产面积达到61万亩。粳稻生产面积超10万亩以上的县达到4个,万亩以上的乡镇24个,种植粳稻的农民合作组织208个,超千亩的种田大户38个。

省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宋世枝研究员在谈到下一步的工作要点时指出,要扩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约优势,各县区要将基础条件较好、政府重视的乡镇列为籼改粳推进重点区域,将种田大户作为粳稻发展的主力军,还要在沿沪陕高速、106国道、312国道等重要干支线区域建好示范点。并且强调,“籼改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大实事,要在技术上把好关,杜绝技术失误,在服务上下功夫,实现大面积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项目科学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