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海

二十多年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一年一度的理论研讨会在信阳鸡公山举行。西中文先生参加了会议。会前对中文先生知之甚少,但当他读完自己的论文后,我觉得和让他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那篇文章更是我想象中地道的理论文章,其中严密的逻辑,广博的知识,鞭辟入里的剖析,朴实流畅的语言,表现出中文先生的睿智、机敏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理论会之后,我又在不少展览上看到中文先生的书法作品,于是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文先生不但文章写得好,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书风清新典丽、雅正清刚,兼融碑帖,以帖为主,主要走的还是王羲之《圣教序》的路子,参以米芾、赵松雪、文征明等人,风流蕴藉,春风大雅,其小楷写得尤其好,魏晋风骨、隋唐气格,尤其得赵孟頫《汲黯传》之三昧,具有很浓的书卷气。

近二十年来,他在国内各专业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书法理论文章,内容涉及书法美学、技法、史论、书法赏析、书法文化等方面,尽管内容不同,角度各异,然而我们在每篇中总能看到他那寓严密逻辑于朴实文风之中的理论风格。我尤其赞成他在技法方面的一些理论文章,因为他本人在书法创作上有相当造诣,所以在技法方面的论述言之有物,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广泛的指导意义。中文先生的书法论文曾在全国书法兰亭奖评选中获得理论提名奖,是当今书坛颇有成就的书法家和理论家。

中文先生为人谦和,办事周密,一丝不苟。前几年河南承办了全国第六届书画研讨会,这是全国书法界最高层次学术会议,会议成功与否,关系河南形象。中文先生既是评委,又是具体工作人员,从来稿的登记分类到论文集的编印,几乎是他一人操办,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内,66万字的论文集赶在会前出版,得到中国书协领导和广大作者的好评。河南近年出版了一些颇有影响的书法理论著作,其中有中文先生不少辛勤的劳动。

中文先生正值书法的盛年,凭他的勤奋、执着以及多年积累的功底,相信他还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书艺为国粹,为之难,言之亦难。有位先生书论佳妙,名高天下,严密的逻辑、广博的知识、朴实的语言、精辟的论述,使笔者受益良多,故期待一识荆州,亲临宏论,他叫西中文。

西先生虽以著名书法家、书论家而闻名,其实本色是诗人。先生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故每有所作多为生涯之记录、真情之抒发、心血之凝结。先生出生于河南固始县一个书香门第,他是王羲之所说的“生而知者奋发,学而悟者忘餐”的学者和艺术家。先生秉承家学,深受中原文化之熏陶,志学之年便以书法文章闻名乡里,到如今五十年临池不辍。先生书作以清新典雅、正大气象饮誉中原、蜚声海外,为当代书坛重镇之一。先生学书碑帖兼容,以帖为主,精研楷则,兼及篆隶,肆力于行草。取法二王,于逸少《黄庭经》《乐毅论》用功犹深,深得二王之神韵。先生的小楷汲取赵松雪《汲黯传》之精髓。随着视野开阔,先生潜心于行草。其行书主要取法二王,而于释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用功尤勤。先生之书作,入古出新,形成自家面目,成就独特的风格。

先生历尽坎坷,他的睿智将人生的涩苦酿成艺术的醇醪,将饱经创伤的炽热的尘心炼成温润的寒玉,化为书艺的风流蕴藉,春风大雅。品读西先生的书法,思逸神超,把人带入晴岫烟霞、幽林曲涧、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的艺术境界之中。先生的艺术创作笔者认为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风格的独特性。西先生的书风大致可用“清雅飘逸”四字概括。他的线条真力弥满,畅达遒逸。根植于传统,集众美而成至美,集众善而成至善,诸体皆精,风神俊朗,有晋唐之风。其二,强烈的抒情性。先生的书艺,其功力与学养的确能匹配,追蹑情感的运动,故能产生强烈的抒情效果。

西先生更为当代杰出的书法评论家。书法,作为寓具象于抽象的高雅艺术,为之难,言之亦难。古人已深刻地认识到创作和欣赏难以兼善的特征,故王羲之说:“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真正能将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二者打通何其艰难。西先生凭其坚韧的意志,过人的精力,深厚的功力,卓越的才华,故形象和抽象两种思维形式并行不悖,所论言中肯綮,洞微阐幽,令人倾心折服。迄今所发论文300余篇,专著数部。先生对书学的研究是全方位的,于书法美学、技法、史论、书法赏析、书法与中国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还引用西方美学思想对古老的中国书艺进行比较研究。先生既能从宏观把握、中观比较,又能从微观审视。张海主席极赞西先生“在技法方面的论述言之有物,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广泛的指导性”。(《天道酬勤》)西先生的书学研究硕果丰盈,对河南、对全国书学研究的推进贡献颇多。他的论文多次获全国性大奖,如在全国第四届、第七届全国书家讨论会上获国家奖,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提名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理论奖。其《书法教程》(合著)《书法蠡测》《书法传统与现代论纲》等专著堪称新时期书论研究的扛鼎之作。

因为书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审美多具模糊性,书论之难,难在审美判断的准确性,难在语言的运用。当今的书法批评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嘉言满纸,颂歌盈耳。而先生则不然,中肯评价,适当鼓励,美在何处,差距何在,仿佛历历可数,体现了一位治学谨严的学者求真务实的精神,同时也可以窥见一位有良知的艺术评论家的高洁人格。

铅华落尽见真纯。此可为西中文先生为人、为诗、为书、为文的概括描写。朴实之美,清纯之美,乃美之至高境界。故《易贲上九》:“白贲,无咎。”贲本为斑纹华彩之美,而“白贲”则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尚“清”为华夏民族之美学传统。西先生的人品、诗品、书品、文品都体现出一个“清”字,那样朴素无华,人格魅力与诗风、书风、文风已臻和谐统一。先生不唯绝类离伦之才,更赖坚韧不拔之志,天道酬勤,理固宜然。先生早过耳顺之年,宠辱无动于心,毁誉不见于色,如秋水芙蓉,倚风含笑,愿先生芳菲永葆,松柏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