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不洗澡
酒后不洗脑
民谚说“饭后不洗澡,酒后不洗脑。”说的是吃完饭后最好不要马上洗澡,喝完酒之后不能洗头。有关专家称,很多意外都是在洗澡时发生的,不仅饭后不能马上洗澡,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
专家解释,刚吃完饭,人的消化系统开始工作,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这时候洗澡,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胃部没有充分血液,会影响消化。很多老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洗的时间也比较长,密闭缺氧的环境下,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甚至猝死。饿的时候洗澡就更危险了,血糖降低,很容易晕厥。
建议大家洗澡最好在饭后1~2个小时,每次不要超过半个小时。体质差的人和老人在冬季洗澡的时候最好选择中午阳气正旺的时候,这样不容易感冒。
天冷不少人都喜欢喝点小酒暖身,喝酒后头面部血管都会急剧扩张,水淋在头上血管收缩,很容易出现头晕、眼发黑和呕吐等症状。专家提醒,目前正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时期,要特别注意头部保暖,喝完酒后不要到外面吹冷风,更不要马上洗澡、洗头,洗完头后要及时用吹风机吹干。
用暖贴谨防
低温烫伤人
近几年,可以贴在身上持续发热的暖贴人气颇旺,成为不少年轻人的过冬法宝。 但近日,一则热传的微博称,俗称“暖宝宝”的暖贴竟然可以烫熟鸡蛋,让人心有余悸。
有关专家称,暖贴一直作用于身体的同一部位,的确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45℃左右的低热能持续作用于皮肤所引起的烫伤,往往是慢慢灼伤,不易察觉。这类烫伤表面上看起来只有红肿或水泡,但实际上已经伤及真皮,面积小,损伤深。
据了解,暖贴的主要成分为铁粉、蛭石等,密封在包装袋内处于真空状态,一旦接触空气,其中的铁粉等物质会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热量。由于品牌不同,市面上各式各样的暖贴温度都不相同,温度最高的达60℃~70℃,若使用不当,很容易被烫伤。所以,老人、婴幼儿及糖尿病患者,或一些刚接受过麻醉的病人,由于神经末梢反应迟钝,要谨慎使用。
如必须使用时,医生建议在暖贴外加上隔层,避免直接接触皮肤。行动不便者使用时,应不断更换位置,避免暖贴长时间作用于皮肤同一处。
停车开暖气
车窗要留缝
天寒地冻时,有车一族会打开暖气在车内小憩一会,而这样极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据悉,发动机工作时,如果燃油燃烧不完全,就会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汽车在行驶时,由于空气通过空调设备产生对流,所以车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很低。但当车子停驶而暖气继续开放,车窗又紧闭时,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就会逐渐积聚而使浓度升高。同时,人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车内氧气急剧减少,从而发生中毒。
因此,专家提醒,有车一族切莫大意,在使用汽车暖气时,最好将车窗留一点缝隙。正常情况下,车厢内温度以与外界温度相差5℃为最佳,夏季一般为27℃,冬季10℃左右,过热或过冷,人体都不能适应,所以车主调整温度时最好对照一下室外气温。
(摘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