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一种极为优质的食品,传统制作方法是将它磨成豆浆或制成豆腐,而将其残渣——豆腐渣作为废品舍弃,这实在是一种浪费。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它实在是“养在深闺无人识”。
大豆的主要的三类成分:蛋白质是常见的植物蛋白中唯一的优质蛋白;油中主要是不饱和脂肪,与动物脂肪相比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而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膳食纤雄,只增加饱腹感而不产生热量,从而有利于控制体重。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可溶性的纤维能够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一些有助健康的小分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益生元”。
在制取豆浆的过程中,一部分油和蛋白质被浸取到了水中,剩下的不溶成分就构成了豆腐渣。在通常制作豆浆的条件下,豆腐渣中还会留下相当过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大豆中的纤维以不可溶纤维为主,基本上都会被留下。也就是说,豆腐渣至少还占有一半的营养物质,将它扔弃,实在可惜。
不过,作为食品,豆腐渣实在难吃。虽然膳食纤维对健康大有好处,但是不可溶膳食纤维往往口感粗糙、一进口就满嘴钻,就像吃了一口粉笔灰。再有营养的东西,难吃也就没有号召力。所以,除了实在吃不起饭的穷人,很少有人愿意去吃它。在传统上,它都是作为饲料进入了牲畜的肚子。
要充分利用豆腐渣的营养,就必须改善它的口感。传统的办法是把它进行发酵。蛋白质在发酵中会被水解成氨基酸或者多肽,会产生浓郁的香味。大豆蛋白中富含谷氨酸,所以,发酵的豆制品跟味精一样有“鲜”味。膳食纤维经过一定程度的水解,口感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经过发酵的豆腐渣,也被称为“豆豉”。虽然跟大豆做的真正的豆豉不同,也还是可以算作一种风味小食品。
直接改善口感的思路就是把豆腐渣打得更细。现在的豆浆机可以把豆腐渣打得跟面粉差不多细,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样的豆腐渣,最简单的就是加入鸡蛋和面粉做成“豆渣鸡蛋饼”。“豆渣鸡蛋饼”几乎没有“豆腐渣”的口感,在营养、口感和风味上能达到很好的统一。当然,直接把它加到面粉中,用来蒸馒头、烤面包,也都是不错的渠道。(何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