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老年记者 黄运诚

姜叔名叫保华,今年86周岁,旧社会读过私塾,雅爱诗歌词赋,闲来无事,偶尔也喜欢写写毛笔字,作一点自我陶醉的小诗,总是一副风流儒雅的气派。他与我是40多年的老湾邻,低头不见抬头见,由于他爱好文学的缘故,我和他比较谈得来,他也总是将我视为知音,对我非常关爱。

大集体时代,姜叔一家人生活真是苦不堪言,他和他大儿子两家共11口人,仅住在4间牛棚一样的房子里。在大集体那个特殊的时代,每到秋收打谷的季节,生产队的人和耕牛为了抢天时,没日没夜地用石滚碾谷。那时我是生产队的记工员,白天劳累了一天,夜晚就没劲了,所以每天夜晚队长安排社员跟牛碾滚,没有几个人愿意干,可姜叔却不怕受罪,头晕熬夜他不怕,天天愿意加碾滚这个夜班,一碾就是大半夜,一场滚最多只能加5分(半个劳动日),当时每个工分仅值八分钱,5分仅值4角钱。我们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都受不了,他却一点不显得疲劳。当时为这事我就对姜叔的能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惊奇不已。

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的巨变,对姜叔来说,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姜叔年轻时,就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改革开放伊始,姜叔即时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做小百货生意。父子一齐上阵,在两个村级小集市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心经营和努力拼搏。由于他经营有术,很快在众多生意人中出类拔萃,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十分红火,没过几年,就跻身万元户行列。

以后农村小集镇生意清淡时,姜叔早已办成了许多大事。儿子改行承包县城的酒店,酒店不景气时,又远在外地经营信阳毛尖茶,一家人轰轰烈烈,建起好几栋楼房。人兴财旺,事业蒸蒸日上,令姜叔经常喜得合不拢嘴。他的儿子、孙子、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对他非常的孝敬。儿子又在街上专门为他翻盖了三间正屋、一间横屋和一个大门楼的四合院。住房窗明几净,室内陈设优雅,院里种植名花异卉,满室清香,使姜叔晚年生活得非常愉快。他老人家闲来没事,总喜欢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与他谈文论诗,关心国家大事。每次到他家时,他都用最好的饭菜招待我。他无比感慨地说:“还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三农’政策好呀!我过生日时,后辈能围上三四桌。我现在虽然86岁了,但身体一点毛病也没有。我每日喜欢劳动,自己料理自己。把家庭拾掇得有条有段,文明卫生。这都是托了党的福呀!我要好好地保养自己的身体,争取活到一百岁呢。”我衷心地祝福姜叔晚年健康幸福、长寿!

今年重阳节前一天为了庆贺老人节,我特将自己写作出版的《中国逻大情缘》一书赠送给姜叔,并在扉页上题写了一首诗,祝他节日快乐。

姜叔八十有六龄,

二目炯炯倍有神。

长寿仙翁越百岁,

疑与彭祖是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