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老年记者 罗荣锦
日前,携妻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妻是一位村妇,少出家门,只是在当基干民兵时,打靶训练摸过步枪,打过五发子弹。面对展品,妻大发感慨:想不到现在的兵器竟这么先进!她自嘲道:简直是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看花了眼。其实,不只是像妻这样未见过世面的感到惊讶,即使是走南闯北的年轻人,若不是专门研究兵器的,到了军博,目睹不断更新换代的各式各样的兵器,恐怕也不得不惊讶!
兵器发展之路是漫长的,它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路径发展的。在秦朝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用的兵器是竹竿棍棒;荆轲刺秦王,用的锋利兵器也只是匕首。到了汉代,项刘争夺天下,在有名的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向人展示的先进兵器也只是“剑”。稍后的三国时期,著名的“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的先进兵器。“戟”也算是当时的先进兵器,宋代诗人“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至于人们崇拜的武圣关公,当时他使用的兵器,也只不过是“青龙偃月刀”,据说还是后人给杜撰上去的,当时还没有那么先进的兵器。即使到了唐代,带金属箭镞的箭仍然是了不起的兵器。自称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毛泽东主席也评论他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意思是到了他这一代,弓箭仍然是常规的兵器。纵观这刀、矛、戟等,都是用手握直刺的兵器,只用于短兵相接时,要想拒敌于千里之外,那还是力不从心而望尘莫及的事。
真正用于军事的兵器,那是近代的事,并且还是被外国人抢了先。当外国人用洋枪洋炮轰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中国人用以御敌的还是大刀长矛。抗日将士们在抗战时期使用的兵器好多还是大刀,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词不是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吗?
新中国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兵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装备中国军队的兵器早已是鸟枪换炮。为了百姓安宁,为了国家和平发展,国家加快了核能的和平利用。驰名中外的“两弹一星”发射成功,代表了国家现代兵器的水平。当下,人造卫星可以在轨道运行,还可以进行回收。洲际弹道导弹更是可以打到一万多公里以外的目标,并能准确命中。更有胜者,载人宇宙飞船,多人在太空遨游多日,并且安全返回地面。海上的航空母舰,如同移动的军事基地,装备设施齐全,威慑力量和打击力量都是古代兵器所无法比拟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古代高明的军事家才能做到这一点。然而,即使像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不免有大意失荆州的遗恨。今天兵器的精确制导,让人少了许多这方面的遗恨。
有了先进的兵器,再加上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坚定信心,上下同心,军民团结,一定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