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郑 烨)立冬以后,天气寒冷,不少人喜欢喝酒御寒,而一些注重养生的市民,热衷自制药酒来进行保健,然而药酒在选材、配制过程中很有讲究,饮用也必须对症、适量,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损害健康。

市民郑先生平时很注重保健养生,非常热衷自制药酒,“每到秋冬时节,我就自己在家里用枸杞、黄芪、海马等一些中药和白酒或者黄酒一起做药酒,一般药酒浸泡15天~30天基本上就可以了,但有些药材结构比较致密,浸泡时间可以稍长一点。每天还要摇晃或搅拌一次,7天后改为每周搅拌一次。有时候在聚餐时我还会拿出来和亲友一起品尝。”喜欢自制药酒的郑先生告诉记者,“我以前还用杨梅泡过杨梅酒,我的朋友都说不错,尤其是它有止泻的功效,特别管用。我泡的药酒主要是以保健养生为主,有些配方我也咨询过医生,所以在安全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记者走访时发现,我市部分商场、药店都有成品药酒出售。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药酒,按其所浸制药物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治疗为主,其作用是祛风散寒、养血活血和舒筋通络,如追风药酒、跌打损伤酒、风湿骨痛酒等;另一类是以补虚强壮为主,其作用是滋补气血、温肾壮阳、益肾生津和强心安神,如当归酒、参茸酒、五味子酒、人参茯苓酒等。而这些成品药酒一般价格较贵,因此不少市民还是更钟情于自己动手泡制药酒。

据市中心医院中医科的王医生介绍,泡制药酒讲究配制得当,饮用科学。既要掌握药材成分搭配、泡制时间和操作方法,还要熟悉药酒的性质、功效等。中药种类繁多,个人在调制药酒时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咨询医生“对症”选取中药材。他提醒市民,对于流传于民间的偏方,要弄清其中中药的品名、规格、用途和禁忌症等,同时更要警惕质量低劣和假冒的中药材,市民最好不要购买街头摊贩兜售的药酒和药材,其药酒的功效很有可能被过分夸大。而且保健药酒饮用要因人而异,限量饮用,一般来说,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浸润性或空洞性肺结核以及癫痫、心脏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不适宜服用药酒。酒精过敏、患各种皮肤病的人,也都不能服用药酒。药酒的最佳服用量在一汤匙左右,即15毫升~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