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 洋 马依钒

“我可是你们《信阳晚报》的铁杆粉丝啊!”昨日下午,在银珠广场前的空地上,侯松亭老人早早地等候在此,一见到记者,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向记者讲叙起了他与《信阳晚报》的缘分。

说起与《信阳晚报》结缘的过程,老人讲述得有点儿像谈恋爱,“相见恨晚,却也是一见钟情”。2010年,从明港信钢钢铁公司退休的老侯和老伴儿一起搬到了市内居住,一次他去医院看牙科,由于病人较多,闲来无事的老侯随手拿了一份桌上的《信阳晚报》读了起来,灵活的版面、丰富的内容立刻吸引住了他。“平时看病等候的焦躁感在快乐的阅读中一扫而光,感觉那天时间过得真快。”说到这儿,老侯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与《信阳晚报》进行了一次甜蜜的约会。

正是那次阅读,细心的老侯把《信阳晚报》的订阅方式记录了下来,从此阅读《信阳晚报》成了老侯退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老侯家里,记者看到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信阳晚报》,足足有一米多高。老侯说这些都是他的宝贝,见证了他与《信阳晚报》的缘分。

而最让老侯骄傲的是他作为《信阳晚报》首批老年记者的成果——10多篇在《信阳晚报》上发表过的文章。这些都被老侯装订得整整齐齐,没事儿就拿出来读一读。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文学,平日里也会写点文章,但是一直没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没想到老了还能成为《信阳晚报》的老年记者。别的报纸都是招年轻人、实习生,《信阳晚报》却给了我们老年人展示的舞台和平台” 。老侯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信阳晚报》老年记者的身份,没事儿就留意着周围有什么题材,琢磨着写点文章。“我还记得第一篇在《信阳晚报》上发表的文章是关于春节晚会的,是一首诗,虽然字不多,但是看着铅印的文字,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多激动了。”老侯说道。

老侯说,喝二两酒后似醉非醉的状态,最有灵感,能写出满意的文章,酒醒后再酝酿、润色。“不过话虽如此,能够发表出来也有《信阳晚报》编辑很大的功劳,鲜活的场景付诸文字有很大的困难,编辑们不厌其烦地给我修改,这让我很感动。”聊着聊着,老侯又忍不住说起了《信阳晚报》的好。

临别之际,老侯和记者聊起了刚刚改版后的《信阳晚报》,让他很高兴的是版面更新颖了,信息也更丰富、更贴近民生了。“既与《信阳晚报》结缘,我就会一直做一位忠实读者,继续关注《信阳晚报》。”秋风袭人,老侯的话让记者感受到了阵阵暖意和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