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1952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有《商州》、《浮躁》、《废都》、《怀念狼》、《白夜》、《土门》、《秦腔》、《高兴》、《古炉》等13部长篇小说。其中《浮躁》获1988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A 文学忌讳耍小聪明

初见贾平凹,是6月份在陕北神木举办的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成立大会上,他被一群诗人、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围着合影,虽然少见他微笑,但能感觉到他是一个随和的人。

贾平凹告诉记者,自己在青年时代,也办过一个叫“群木”的文学社。之所以叫“群木”,他解释说:“一簇簇地出,一块块地长,100株也都是一块长的,虽然是长得都不粗吧,但头顶着一块蓝天的都争着,互相争着。”

陈忠实当年是群木的一员。到现在,他们那一批作家的年龄基本上都大了,贾平凹当时是年龄最小的,今年也年逾花甲。“时间过得特别快”。时过境迁,陕西文坛现在的这一批作家比上一批风气好、土壤厚,交流也特别多,他们都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先进的文学观、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贾平凹说:“当时就只有一家刊物,是省群众艺术馆办的,没有什么看的书,也没有什么交流活动。”

虽然今天陕西文坛的后备力量让贾平凹看到了希望,但他还是表示:“这几年,我看各省市年轻的作家冒出得特别猛,而且作品在全国影响特别大。相比之下,陕西的青年作家还不多,产生影响的作品也不多,这也是事实,要正视这个事情。一定要有危机感。”

对于任何艺术种类,前辈往往担心后继无人。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文学是不亚于生命的,何况贾平凹这样的大家。他甚至把从文和从政作对比,他说:“在行政上,你要当个处长都难得很,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学比这个还难。因为作家两三年不努力,马上就会被淘汰了,残酷得很,要想不被淘汰,一定要争人先,要有理想,说不好听叫野心,说得高雅点,叫理想。”

贾平凹喜欢用最通俗的比喻和实例阐释自己的观点。“我经常讲,就像项羽敢跟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之’,几年后就把秦朝推翻,当了霸王。毛泽东主席在13岁就作过一首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3岁时,就有这么大的志向,果然后来就成立了新中国。所以说,有时就要有大的志向。有了大的志向以后,就不会耍小聪明,文学上有一个很忌讳的东西,就是耍小聪明,聪明一旦变成小聪明后,最后就长不大了。”贾平凹说。

B 一手自卑一手自尊

年少轻狂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作家作文亦是如此。

贾平凹说他当编辑的时候,见过很多搞文学创作的人,年轻时写作容易狂妄,“狂妄是一个很偏执的思维,一狂妄就影响自己吸收更多的东西,狂妄的人没有一个最后行的,往往只能走到一半,走不到最后,一定要一手自卑一手自尊,因为自卑了以后,可以静下来吸收更多的东西,实际上人在一生中,受别人的打击也是一种财富。有多大的能力就有多大的敌人,敌人也是你前进的一个方向,如果你一生能遇到一个强大的敌人,那也是光荣”。

“一般土地上长出苗苗的时候,分不清是草苗、树苗还是庄稼苗,只有长高以后你才能辨出。从这个角度讲,大家都是苗的时候,能成为什么苗苗其实自身能感觉到。我在年轻的时候,见过一些编辑老师和评论家,问他们我的作品能不能写好,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也只有自己知道。所以,青年作家一定要看清自己是什么苗苗。对于写作来说,再一个就是比坚持,因为文学在某种时候讲究爆发,讲究持久力,因为他是‘马拉松’。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差不多,百米赛跑,就差一两步,一点点,任何比赛,其实就是比那一两步”。

作家柳青也曾说过,文学是一场马拉松运动,它是以60年作一个阶段划线的。作家比的是生活积累,积累得越多,写的东西就看得透了。

C 你不爱钱,钱就不爱你

近年来,文坛上“亲体制”和“远体制”的界限随着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模糊,残酷的现实敦促一些坚持个人路线的作家纷纷投怀送抱,开始写起了“应景文”,或者当起了“艺术家”。谁叫文人也得吃饭呢?因此,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然则,如何摆好心态却成了摆在文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就像“官员诗人”车延高获奖一样,总会有人觉得“不正常”。

贾平凹说:“敬畏文学才不会以文学谋什么职位,在文学圈里争个什么东西。既然选择了这个路子,就不要太在乎得失了。实际上,在文学圈里当个啥也没有意思,作家最后还是比作品。用文学来谋财,叫你写啥你就写啥,这也走不通,这是对文学的不尊重。”

因此,作家一定要写真实的生活,一定要投入真正的感情,一定要写得好看,要写得与人不一样,能达到这几点就是好作品。“你喜爱文学,文学肯定就喜爱你。虽然你为之辛苦了一辈子,没准到最后还不如炸个油条修个鞋……道理确实是这样的,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实惠重要。如果有了远大理想,就会自觉地深入生活,认真地对待所写的每一个文字,就会不断地丰富它,不断地向外突破,文坛的淘汰率是比较高的,一定要想办法突破。”贾平凹表示。

贾平凹是一个谦虚谨慎而朴实进取的人。给人的印象,他那始终低垂的眼皮和正儿八经的端坐常常让人感觉高高在上。其实不然。他不但和蔼可亲,还对青年一代期望殷切。 (据《西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