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慧
在如今的城市里有块菜地,自己播种,自己收获,想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我市的贸易广场附近,曾有一块四五亩的荒地,一群想在城里当是“地主”的老人们觉得这块宝地与其让建筑垃圾、杂草丛生,还不如拿来种菜,也种出自己的老年乐。
这些由市民开发的荒地,附近都已经被各种建筑环绕。据最早在这里种地的李师傅介绍,这块地原本是菜地,被房地产开发商征用后由于一直没有开发,这块地长期荒芜,杂草丛生。在此种地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沟贯穿整块菜地,市民种菜浇水很方便。虽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究竟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但是现在,这块荒地已经吸引了40多位“菜农”前来开荒,这些拓荒者开垦出来的菜地面积也越来越大,已成为一道景观。在此已种了三四年菜的詹师傅说,只要不下雨,他每天与老伴儿都会来此打理菜地,种的南瓜、生菜、萝卜、白菜,吃都吃不完。
“这块地闲了好多年了,看着一直没人来搞建设,也挺可惜的,我们过来种地,一来让土地利用起来,二来也可以省点菜钱,关键还是好玩。”今年72岁的易老先生退休前是内配厂的职工,有近四年的“菜龄”了,他种了有近两分的菜地,早上六时许就过来挖生菜了,记者见到他时他已收了一大篮子生菜,“生菜好种,不爱生虫,种得太多了,我和老伴儿吃不完,今天又挖了十来斤,我得赶紧给亲戚朋友们送一些,要不都浪费了。”退休前在造纸厂工作的詹师傅觉得,种菜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一定是经济上的需要,而是一种令人兴趣盎然的娱乐。“现在城市里能让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太少了,通过种菜既锻炼身体,又能吃到自己种的无公害新鲜蔬菜,一举多得。”浉河区疾控中心退休的陈阿姨认为,通过种菜,让在城里即将长大的孙辈了解一下农业,让他们通过观察和玩耍,学到一些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我孙子就很爱来菜地玩,看我怎么种菜,一个星期过来看一次,他会很兴奋,指着菜说又长高了。”
一大早就带着老伴儿来收菜的黄老先生说介绍,因为他们在小河沟附近种的四五块地最近开发商要建房开发了,要抓紧时间把能收的菜都收走。记者看到他们种的芥菜、箭杆白、大白菜长势喜人,替他们惋惜。“没什么可惜的,本来种菜就是要心态好,主要是退休了给自己找个寄托,已经白种了三四年了,其间的乐趣已经享受到了,我们很满足。”黄老先生的老伴儿付阿姨一边乐呵呵地从地里挖着白菜一边对记者说。
前来开荒的人几乎都是40后、50后,他们都是在城市工作了一辈子的退休老人。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这片地的真正主人是谁,大家也很少提及这个话题。“这地方都荒了这么多年了,现在大家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我们就先种着玩吧。”
在这块“无主地”附近还有一两亩“有主”的菜地。“按地块大小,地势好坏,一块地一年租金20元至50元。”家就在贸易广场附近的胡师傅介绍,从刚退休到现在,他已经在此租种了十来年菜地了。“这块地是本地村民自家的菜地,他们不想种了,就租给我们这些想当‘地主’的人种。我租了有两三块地,也不知道有多大面积,一年50元租金,觉得很划算。”
因为都是自己吃的菜,因此都没有喷洒农药,白菜爱生虫,他们就用手一条条地捉。此外,这里的蔬菜也很少施肥,几乎都是让蔬菜在田里自然生长。这种“绿色种植法”也引来了不少“偷菜”的市民。偶尔有人拔一个萝卜,摘几个辣椒,菜农们对这种小偷行为也并不太在意,“我种菜,他偷菜,都是好玩,也都无所谓了。”胡师傅用铁锨翻着地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