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和他们在一起。
于生和、陈金珍夫妇当年结婚照。

人物简介

于生和:原息县人武部部长,河北顺义人,1927年生,1944年入伍,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获得过解放军奖章、独立奖章,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82年离休。

编者按:没有都市剧中常见的盟誓,没有俗套的玫瑰式告白,一条温馨的“天梯”铺展了一幅隽永的爱情画卷,10月30日,“爱情天梯”女主人公徐朝清去世,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永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直是人们对爱情的永久期盼,伟大的爱情往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累月的相濡以沫和执著的两厢厮守。

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李秋艳)56年前,重庆江津的村民刘国江和寡妇徐朝清相爱,二人私奔到深山,厮守几十年,为让老伴出行方便,刘国江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凿出6000多级的“爱情天梯”,轰动全国。

也是在56年前,20岁的女学生陈金珍嫁给了32岁的军官于生和,自此两人不离不弃,相依相伴。

10月31日上午,记者走进了于生和家。在于生和与老伴儿陈金珍的房间里并排摆着两张床,被褥床单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满屋摆放着摇摆椅、摇背椅等理疗器械和医用仪器。

于生和坐在病椅上,鼻孔里插着氧气管,衣着整齐干净,面色红润,一只手一直紧紧地握着老伴儿的手。

“没有她,我早就死了!”

“没有她我早就死了!”这是瘫痪13年的于生和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话中的“她”就是与他一起走过56个春秋的妻子陈金珍。

13年前,于生和因为脑血栓后遗症导致全身瘫痪,后来双目也渐渐失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此以后,陈金珍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老伴儿半步。

瘫痪在床后,于生和每天都需要用自动摇摆椅做两次腿部运动,摇背椅按摩背部,做理疗,这些都是由年近80岁的陈金珍来照料,为了照顾父亲,陈金珍的女儿、女婿也关掉了自己的诊所搬过来与母亲一起住。

医生告诉陈金珍,每天睡觉前拍拍背可以防止患者吐痰,从此之后陈金珍执著地拍了13年,每天晚上拍300下左右,每次拍完她的胳膊都酸得抬不起来。

在于生和的病床前,记者闻不到一丝异味,陈金珍每天都会把老伴儿的身子擦得干干净净。为了方便给于生和理发,陈金珍学会了理发,每三天都会为老伴儿刮一次胡子,每半个月为他理一次头发。

“老太婆,你在哪里?”

24小时靠吸氧维持生命,于生和经常会情绪低落,有时甚至会感到绝望。每每这个时候也只有陈金珍能给老伴儿安慰,为他带去生存下去的勇气。

“战争年代,你们村里那么多参军的人只活你一个,你是多么幸运啊!所以,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为那些牺牲的烈士多活几年。”每次听老伴儿的话,于生和都会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老太婆,你在哪里?”只要一摸不到老伴儿的手,老爷子都会这样呼唤。

“13年来,我从来没有出去过,即使是散个步,心也是在家里,放心不下,他离不开我……”陈金珍握着老伴儿的手告诉记者。

“虽然老爷子不能说话,但只要他握着我的手,我都能从他握手的力度判断出他是想上厕所还是想喝水。”56年相随相伴,13年病榻前不分不离,于生和与陈金珍已经成为了各自生命中的一部分。

“你看不见,我就是你的眼睛”

1944年于生和参军后,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往昔的峥嵘岁月一直是他经常的回忆,即使瘫痪在床,他也依旧关心着国家大事。

这个时候,陈金珍便成了他的眼睛,每天陈金珍都会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电视上新闻,然后一件一件地讲给老伴儿听。

“老头子,你看不见,我就是你的眼睛!”这是陈金珍对老伴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老伴儿每天晚上都要起夜五次,她每次都要把便盆端到床上去接,她的床头有一盏长明灯,整夜整夜地亮着。

由于过度操劳,陈金珍老人也患有抑郁症,连入睡都要靠吃“安定片”,再加上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她的身体状况也非常不乐观,跟记者说话时她的身子一直在颤抖。

医生说她颤抖的是身体,其实问题出在大脑上。13年来,陈金珍一心惦记着老伴儿的身体状况,从没有好好休息过、放松过。

“我不能离开他,他一会儿摸不到我的手就会急躁不安,像孩子离开父母似的,所以我要陪着他,再难我都要牵着他的手!”陈金珍老人紧紧地握着老伴儿的手告诉记者,她的眼睛湿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