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恒彪与学生在一起。 |
释恒彪资助特困贫困儿童和学生400多名
有时候,他泡在建筑工地上,扛水泥、运石料;有时候,他回到自己办的学校,看学生、嘘寒问暖。11年里,少林弟子释恒彪的角色和称谓在“包工头”和“学校董事长”之间不断变化。“为了给那些亲情缺失的孩子们一个‘家’,有学上,有书读,做这一切,再苦再累,我都觉得值!”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项城市官会镇香港昌福学校董事长释恒彪如是说。
放弃高薪职位 少林高手回乡办学
释恒彪,俗名马刚。1985年春,12岁的他进入少林寺习武,成为少林寺第三十五代弟子。2001年春,释恒彪在香港代师传授“达摩易筋经”。其间,香港昌福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何燕芳女士希望高薪聘请其为私人保镖。但释恒彪由于牵挂远在家乡的患病母亲,便婉言谢绝了。得知缘由后,何燕芳女士非常欣赏释恒彪的人品,决定资助他回家投资办学。
2002年春,香港昌福学校在项城市官会镇落成,成为周口市唯一的一所港资学校。昌福学校引入了海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每年拿出经费重奖优秀生、帮扶贫困生,这不仅大大缓解了当地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和农村孩子就学难的问题,而且其极力倡导的“尚学尚武”之风,更是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
组建施工队 打工挣钱“养”学校
昌福学校成立的时候,官会镇高庄村、范桥村、徐庄村等十多个行政村,每年都有近千名孩子在这里就学。其中,有不少孩子自幼失去了父母,大多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年老体弱,他们的爷爷、奶奶根本无力照顾孩子们。
“孩子们太缺少母爱、父爱了!”释恒彪说,他对有这样身世的孩子更加怜爱,所以他会经常提着生活用品到这些孩子家中看望慰问,还免去他们的学杂费和食宿费。
该校年龄最小的学生叫马铭成,今年才5岁。在他一岁时,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后来母亲也走了,从此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当记者问他想不想妈妈时,小铭成说:“学校就是我的家,马校长(指释恒彪)像慈父一样关心我、爱护我,我长大了一定报答他。”
面对孤儿学生 他成了“慈父”
据悉,自创办昌福学校以来的11年间,释恒彪资助特困贫困儿童和学生400多名,累计资助善款100多万元。
据昌福学校副校长刘国营介绍,该校成立以来一直是自筹资金。由于经费紧张,学校一直没有进行扩建,就连平时的维修和设施完善也没法进行。如今,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稳定,释恒彪只得做起了“包工头”,带领施工队伍在外地承接工程,用工程赚的钱维持学校的各项开支。
对此,释恒彪告诉记者:“作为市里的一名政协委员,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这点绵薄之力能影响到更多的人去关爱留守儿童,尤其是那些孤儿们,哪怕来自好心人的一句问候、一盒月饼、一根铅笔,我都要代表这些孩子们感谢大家。”
(于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