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书生意气)
●陈泉亮 著
●吴家驹 插图
冲田结冰的时候,和小伙伴一同滑冰;放学的时候,沿着田间小路,一路戏闹着回家。小山冈上的学校,还有那里的老师、同学,大家一同上课、唱歌、游戏,演义了多少童话般的故事。明天就要随着父母离开这个生活近三年的地方,过去的一切,将永远成为童稚的留恋和美丽的回忆!在这里,单美桢获得了宝贵的初步认知,留下了纯洁而幼稚的感情:为铁蛋失去妹妹和爷爷流过同情的眼泪;和小伙伴稚燃幻境火,烧了草垛;看过仙姑下神送祟……
过了一会,尾巴、铁蛋也来到山上,美桢只和他俩说明天要离开这儿。尾巴不解地问:“住在这儿多好呀,我们三人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多有意思,干嘛要走哇?”
“我爸说,抗战胜利了,萍漂在外的人都是要回家的。我们是躲日本人才到这儿来的!”
“我们还能再见面吗?”铁蛋难过地说。
“可能不会再到这儿了,我的亲戚、自家都在城里。我这儿有两本小人书送给你们,一人一本,作个纪念吧!”
铁蛋拿出了玻璃球,尾巴拿出铜板和铜钱赠给美桢作纪念。尾巴、铁蛋显得依依不舍的样子,不肯离开美桢半步,直到晚上才回家。
别了,亲爱的小伙伴!别了,亲爱的尾巴、铁蛋!
第二天,单士诚一家收拾了行装,告别了众邻里,地走往申州去。过了光山县城,正好遇上一辆空卡车,士诚央求司机带一程,司机爽快地答应了他们。三年前,也是行走在这条路上,神情多惊恐,心绪多慌乱。抗战胜利了,赶路的心情平和了。夜晚,天上挂起一轮明月,星星眨着眼睛。柔和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气氛显得爽朗、恬静。夜晚十点钟左右,到达申州鄂湘小学,单士诚一家结束了三年的漂泊生活,二度返乡。
家被安置在二层阁楼上,总共三通间。其中的两间,用纸糊过的竹箔分开,当做卧室。阁楼的一面朝街,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楼下的街道和街那边的二层阁楼。从学校借了两个床、两个桌子、还有两把椅子两条板凳。其中的两个桌子,一个当饭桌,一个当读书或写字桌。一切安置好后,家里仍然显得空荡荡的。楼板有些已活动,还有小孔,屋里的灯光穿过小孔能照到楼下。楼下没有住户,只当成上楼的过道了。楼梯边没有扶手护栏,美桢、美桂上下楼都很害怕。美桢没事时,喜欢站在窗下向外张望,看看街上来来往往、穿着各式服装的行人,和游街穿巷的小贩,有卖香烟的,还有卖糖葫芦的;如果对面阁楼的窗户打开,房主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甚至洗澡也不避讳,因为房主人把美桢当成小孩看待。
美桢在鄂湘小学上三年级,他父亲在校教音乐和国文。1932年至1935年,单士诚曾在这个学校任教,对学校的情况比较了解。那时是因为经常拖欠工资,才辞职到第一区牛氏祠小学教书的。回到城里,鄂湘小学就成为择业的首选。日本投降后,小学复办和迁回的不少:有申州师范附小、县立胜利镇中心国民小学、车站镇小学、城厢小学、关帝庙小学、三里店小学、师贤里小学,社团办的有鄂湘小学、商会回民小学,教会办的上智小学、同仁小学,私人办的崇义小学。家又住在学校,上学方便极了。美桢对鄂湘小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1935年他出生在这里。他父亲又经常给他讲鄂湘小学的故事,所以印象特别深。
鄂湘小学创办于1915年。学校初办时,名为申州湖广小学,它是由湖广会馆开办。鄂湘小学的创办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光绪初年,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省住申州的商民,因为远离家乡,人生地不熟,很怕受当地商人的欺压,便组织了同乡会,以便彼此间有个照应。能在外地立住脚的商民,一般来说都比较富足。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商业兴隆和平安,而集资盖起了两层院子的大庙(前院、后院两个大殿),庙内供奉许多泥塑神像,财神爷自然成为商家必供的神像。前院很宽敞,两旁有很长的走廊,两端还建有戏楼。每年春秋两季庙会都请戏班来唱戏,善男信女来叩头烧香、看戏。庙里备有许多纸做的元宝,烧香求财的人都要买几个带回去。意在向财神“借”元宝,祈求当年财源滚滚。庙旁边也有许多专卖纸元宝的小摊,供烧香求财的人购买。有的小摊,几天的生意,就能维持一家人几月的生活。更有用金纸做成的金马驹背驮聚宝盆,价格虽贵,但决不愁卖不出。有钱人多的是,为了图个吉利,花些钱也值!那些梨园子弟、妓女老鸨等人,这天也结群搭伙前往。庙祝事先将银光闪闪的纸质银锭,堆放在财神座下。这些妓女总是设法偷出几锭,藏在自己的小钱柜里,以求招财进宝。好在这些纸质银锭也值不几个钱,连香客们施舍的零头也用不了,所以庙祝们睁一眼闭一眼,让香客们图个欢喜算了。
只见那庙里塑着文财神比干和范蠡、武财神赵公明的泥像。民间传说,纣王要挖比干的心,比干知道后,主动将自己的心挖掉,走出宫阙。他虽然没有心,但因吃了仙人送的仙丹,所以没有死。正因为“无心”,所以他率直纯真、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童叟无欺,成为商人的楷模。——为“无商不奸”正名!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的一名大臣,足智多谋,帮助勾践成就了霸业。在勾践大赏功臣的时候,范蠡能隐姓埋名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