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生存靠党和政府及社会好心人的无私救助,对救助我们家庭而不留姓名的好心人无力回报,恳求媒体记者帮助我们寻找好心人,并宣传他帮助别人不图名的事儿,让社会上能有更多像他一样的好心人。”这是10月19日,浉河区困难群众杨全友给本报送来的求助信。
杨全友在信里写道:“早在4年前,一位好心人突然来到我家,给我送来了米、油、牛奶等生活必需品。问他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他也不说,只知道他姓方,50多岁。他说以后还会来看望的,从那以后,他真的每隔两个月来我家一次,每次都带来些食品,看看我们生活得咋样,还有啥需要帮助的,并安慰我要好好地生活下去。后来,我才知道,是和我一起蹬三轮车的伙计老陈把我家的情况告诉好心人的,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好心人的名字。”
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怎么会坚持不断地去帮助这个贫困家庭呢?记者辗转采访,逐步揭开好心人神秘的面纱。
市中心医院旁边是杨全友蹬三轮车的停车点。在停车点记者找到了和杨全友一起蹬三轮车的伙计老陈。“以前我就和那位姓方的好心人打过一两次交道,但不知道他叫啥名字,他好像在民政部门工作。通过交谈,我知道他是位热心肠的人,就把杨全友的家庭情况告诉了他,没想到他真的坚持去帮助杨全友一家,他真是位大好人呀!”老陈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
10月22日,记者来到浉河区民政局寻找姓方的好心人,该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这个人。随后,记者来到市民政局,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一名工作人员叫方德海,不过他才被调到市人社局工作,从没听说过他做慈善的事儿。
当日下午,记者在市人社局找到了方德海。记者问他是不是在帮助蹬三轮车的杨全友,方德海很诧异:“我帮助贫困家庭从来不留姓名,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我知道这些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所以,我就尽自己的能力让他们生活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