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110千伏潢川亚港变电站投入运行,为信阳东部电网迎峰度冬又增加了一道保险,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信阳电网网架。

近年来,信阳供电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宗旨,全力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电力客户、服务于发电企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建设坚强的电网,当好“先行官”,发挥好电力保障支撑作用。

2002年,信阳电网共有22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容量66万千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8条,输电线路总长418.47千米,110千伏变电站22座,变压器38台,容量136.0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08座,202台变压器,总容量61.665万千伏安。

2002年,信阳电网最高负荷为64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只有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用电2.44亿千瓦时。

电网建设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好网,是当好“先行官”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市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给电网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002年以后,信阳电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投入资金一年比一年多,仅“十一五”期间,信阳供电公司已累计投资28.9亿元。2008年7月17日,对信阳电网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就在这一天,信阳电网内第一个500千伏变电站——浉河变电站投运了。该站主变容量是75万千伏安,相当于再增一个华豫电厂,使信阳电网供需链条大为松动,而且加强了同华中电网和河南电网的联结。同时,信阳电网从此由220千伏升级到500千伏,实现了第三次跨越。信阳电网形成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220千伏网架辐射全市的供电格局,实现信阳电网全面升级,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然而,信阳电网的建设步伐并没有因此减速。“十二五”期间,按照《信阳供电区“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信阳供电公司将投资60亿元,具体实现“1230”工程(即新建1个500千伏变电站;形成2个电源支撑;西部、中部、东部形成3个220千伏环网;消除没有220千伏变电站的县区),实现供电能力翻一番。

10月9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信阳:500千伏信阳东输变电工程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计划于2013年开工建设并投运。该工程计划投资6.7亿元,最终安装4组100万千伏安的变压器,一期2组200万千伏安。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后,信阳电网供电能力将增加一倍,实现翻番,将成为信阳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剂和加速器。届时,信阳电网将拥有两座500千伏变电站,网架更加坚强,实现第4次跨越。

截至目前,信阳电网现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浉河变),变电容量15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279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29条,1040千米;110千伏变电站48座,变电容量298.9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85条,1325千米。一个结构合理,经济适用的信阳电网已经形成。

2011年,信阳电网供电量达到73.72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3倍。2012年,信阳电网最高负荷达到170.7万千瓦,是2002年的2.7倍,从容度过大负荷的考验。

主网日趋完善坚强,农村电网的建设步伐也一步紧似一步。投资之密集,规模之巨大史无前例。信阳农村电网35千伏及以下共投入资金16亿多元,改造项目几乎涵盖了农村电网的角角落落。

1998年—2002年,第一期农村电网改造;2002年—2005年,第二期农网改造;2005年—2006年,第三期农网改造;2007年,户户通电工程;2008年,电网完善工程、农村电气化建设和机井通电工程;2009年—2010年,扩大内需工程。2011年完成了1.41亿元农网改造升级工程,2012年将完成2.21亿元的网改任务。尤其是2007年的户户通电工程,在信阳农村电网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随着最后一批偏远山区的1714个自然村7079户的2.69万人告别了柴油灯,全市实现了户户通电。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1个电气化县,35个电气化乡镇,720个电气化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深入推进,农村用电负荷剧增,一些地方出现低电压问题。8个县级供电企业也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网投入,去年以来已投入自有资金1.1亿元,解决了16.5万户的低电压问题。信阳供电公司争取利用3年网改,基本解决全市农村“卡脖子”、“过负荷”、“低电压”问题,实现农村“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