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剑

9月的一个双休日回家看望父母,母亲笑眯眯地拿出一张银行卡对我说:“我这还有5万元钱,你看看能不能帮我买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也有了理财意识,我非常高兴。

母亲很节俭。从我懵懵懂事起,就知道母亲在节衣缩食为我读书存钱,每个月父母领到工资后,总是将精打细算抠出来的极少部分钱存到储蓄所里,等到我每年春秋两次交学费时再取出来。那时,银行的个人业务很简单,只有储蓄,不是活期就是定期。母亲告诉我,为了保证我有读书的费用,她每个月都必须抠出5元钱存起来,存的是积零存整储蓄,一年下来就有60元,不但保证了我的学费,还可保证家里过年的开支。

回忆过去,看看现在,日子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前,大多老百姓对于手中结余现金的考虑只有银行储蓄。如今,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的薪金收入也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增加,一般职工的收入也从10年前的3位数增加到4位数以上。正因如此,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投资需求,在近10年不断创新推出大量理财产品。

从储蓄到理财,这不仅仅是一种财富增值方式的改变,也是金融业为适应人们投资理念和投资能力提升的一种嬗变,既反映21世纪初这10年来中国老百姓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体现出个人、家庭日渐富裕和国家经济金融整体实力的强盛。(作者系建行理财师,具有九年理财业务经验,擅长投资组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