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日前,记者来到息县白土店乡。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拖拉机、三轮车在乡间土路上往来穿梭,扬起阵阵尘土。农民们顾不上擦汗,忙着挥镰收割玉米。
“现在收割玉米不都是用收割机吗?你们怎么还用镰砍?”记者问该乡周堰村的村民周忠友。周忠友说,他家今年种了20多亩玉米,往年收割玉米都是请收割机,今年情况不同往年。由于今年干旱,地里的玉米减产过半,卖玉米的钱还抵不上请收割机的费用,咋还敢请收割机,只好老两口慢慢收割。
白土店乡是个农业大乡,农民每年种小麦和玉米两季,没有什么特产。这里的农民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收成就好,如果遇到恶劣的自然天气,只能干急没办法。所以,该乡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
在乡间道路上,记者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儿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两个年龄稍小一点儿的孩子直奔玉米地;老人们开着拖拉机身边坐着留守孩子忙着运玉米。“马上就要种小麦了,得赶紧把玉米抢收回来,农事不等人呀。”周忠友说。
“双节”旅游旺季,地旁边的大广高速公路上车辆如潮,而庄稼地里的农民却在埋头抢收。记者问周忠友想没想过出去旅游,他笑笑说:虽然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是,咱农民还是以种粮为根本,况且,还要照顾在家上学的孙子、孙女,就是想出去旅游,也没有时间呀。俺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能把俺这里的水利治理好,种粮有保障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