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译丹
“当天反映当天解决,这效率真是没话说,真是把咱们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近日,在息县息州大道路边,社区居民李阿姨指着清理干净的树坑,脸上是藏不住的满意。这暖心的一幕,正是息县“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高效运转的生动缩影。
几天前,息丰社区网格员许梅接到李阿姨的反馈:息州大道路南一棵树出现严重倾斜,倾斜的枝干甚至压覆在电缆线上,不仅影响交通,更对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构成威胁。接到消息后,许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险情,确认情况紧急后,她立即通过“信服通”APP将隐患信息精准上报至澺河街道社会治理室。
“收到隐患上报,立即‘吹哨’!”澺河街道社会治理室的工作人员一看是紧急险情,当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精准对接县林业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并联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明确分工:县林业局负责树木砍伐移除,通信运营商同步开展线路维护,确保处置过程安全有序。各部门快速响应、协同作业,当天便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以前基层发现问题,得层层上报、多方协调,往往‘小问题拖成大麻烦’。”澺河街道社会治理室工作人员介绍,“吹哨报到”机制打破了以往“条块分割”的治理壁垒,通过“网格发现—社区收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协同处置”的闭环流程,让“看得见的能管、管得了的能及时到”,问题处置响应速度和解决实效大幅提升。
据了解,今年以来,息县县委社会工作部紧扣群众“急难愁盼”的“心头事”,让治理资源往一线沉、服务力量往民生靠,织出一张“问题在一线揪出、力量在一线聚齐、难题在一线破解” 的基层治理新网。数据里藏着民生温度,截至目前,这张“网”已兜住111件民生难题,让基层治理的“精细度”和“暖温度”双双升级。
“接下来,我们打算把这一机制‘磨得更利’:让‘哨声’更准。”息县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居民反馈等渠道,精准捕捉群众需求,让“报到”更快,建立部门响应时间表,缩短协同处置时间,让“解愁”更实,推动更多政策、专业人才、服务资源往基层沉。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走得更稳、更暖,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实在在“涨”起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