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新就业群体”,作为一个随着经济形态演变而兴起的概念,对许多人而言或许仍显陌生,但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嵌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外卖骑手穿梭街巷织就便利生活网,网约车司机跑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如今,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运转必不可少的“齿轮”。
然而,他们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诸多职业困境。以外卖骑手为例,高强度工作节奏下,“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不仅影响配送效率,更存在安全隐患。
不久前,我市针对这一困扰骑手与城市管理的难题,做出了积极探索。市城市管理局在充分调研后,制定《外卖骑手停车服务保障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通过4项保障措施和2类禁止行为,“疏堵结合”推动形成安全、便捷、有序的停车秩序。
这一举措的意义,远不止于规范停车行为本身。它意味着城市治理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从传统的刚性约束,转向更具包容性与精细化的服务型管理,体现了城市对于新就业群体的温柔以待。但新就业群体的压力远不止于此。去年,郑州市还曾推出“骑手码”,骑手进入小区配送时一键扫码,3秒即可完成验证,极大解决了“进门难”问题。
从信阳的“停车指南”到郑州的“骑手码”,我们看到公共政策正以一种更细致、更务实的方式,积极回应新就业群体的现实痛点。这种回应,核心在于从细微处体现制度善意,让这些新就业群体真正感受到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来自城市的尊重与关怀。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齿轮”,精准衔接起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城市的脉搏日益加速,我们更需听见“齿轮”运转的声音,并回应其真实需求。愿每一次奔赴都承载温度、每一份辛劳都获得回响,让所有风里来雨里去的劳动者,都成为这座城市里有尊严、有保障、受尊重的坚实存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