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最美不过稻花香


黄森林

时令已过立秋,但是气温居高不下,还是盛夏的感觉,整天宅在小城,难得出去,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周末我驱车下乡,车一出县城,就发现世界是另外的一番景象,水田里的那些稻谷居然都染上了金黄的颜色,垂下饱满的头,它们以一种成熟的丰韵站立在田畴里。

我闻到了淡淡的稻花香气,循着稻花的香气,我看见那些籽粒饱满的谷子掩藏在那些青青黄黄的稻叶下面,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是一种甜蜜的羞涩,像那些待字闺中的少女那般羞涩。它们正以饱满的姿态等着回家。

在插秧的时候,我见到那些弱不禁风的秧苗被插到那平整的水田里,也看到那些绿色的诗行摇曳出的无限风情。

没想才几十天的时间它们竟悄悄地走完了发芽、拔节、抽穗、分蘖、扬花的整个过程,转眼间就该颗粒归仓了。

想想它们一次生命的轮回,就在我的毫不知觉中完成,我该是错过了多少动人的风景。

那些稻谷摇曳出成熟的韵味与风情,那该是多么的令人神往与心仪。望着稻谷,我突然就想起一些不太遥远的往事。

我在想人们冒雨插秧,把欢歌笑语融到那哗哗的水声中的场面;我在想大人起田沟放水,孩子们拿箩子下黄谷虾的趣事;我在想大家趁着月夜凉快挥镰割稻的情形;我在想打谷场上热火朝天打稻的场景;我在想打谷场边的池塘那个采荷弄菱的女孩子……

少时生活在农村,耘田插秧、拾穗割稻这些农活我都干过。

耘田其实是一件美差,站在耙上,吆喝着老牛,荡起哗哗的水声,便感觉很有成就。

插秧最富有诗情画意了,烟雨朦胧里,把那些秧苗写诗一样插进田里,看着秧苗在田里铺排,就仿佛插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最轻松的是拾稻穗,随心所欲地蹚过沾满露水的谷桩,把那些稻谷遗株一一请回家。

最辛苦的就是割稻了。少时,没有现在的收割机,只有辛勤的双手和一把茅镰,也许这就足够了。穿着长裤,戴着草帽,顶着烈日,一双手就是强大的武器,能让那些稻谷很是听话的由站立到匍匐。

虽然割稻的时候已是秋天,但那时却异常炎热,弯腰割一会,便会浑身湿透,汗流浃背;只好直起身,擦擦汗,望一眼火辣辣的太阳,很快又弯下腰,挥舞镰刀,向稻田深处行进。

因为割稻,我深深地记住了一句话,面朝黄土背朝天,很形象很贴切很真实很辛苦。

考上大学那一年,是我割稻最多的一年,由此记忆深刻。

那年开学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到他们的学校忙去了,而我开学稍晚,那时正是稻谷成熟之际,于是,家里几亩田的稻谷就交到了我的手里。

在小爷的帮助下,我和他白天黑夜地忙碌,我的双手都磨出了水泡,肩膀都压得红紫,但是我却没有丝毫怨言,而是满心的喜悦和甜美的梦境。

那是人生中最难得最美妙的一次体验。

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就从那一年起,我家就彻底告别了土地,再也没有插秧割稻。

我下车来到田边,摘下一粒稻谷,放在嘴里轻轻一嗑,立刻就品尝到了一股香甜的味道。

整个原野是一片醉人的金黄,一片片稻谷站成一片片丰收的景象,是那么圣洁,那么光彩,那么动人。

我们这里地处中原鱼米之乡,广袤而富饶的土地生长着一年两季的庄稼,冬种小麦,春插水稻。

水稻对于每一个生长在这里的人来说,都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水稻孕育出的大米养育着我们,让我们对她有着一种近乎神明一样的膜拜。

我想被稻谷喂养着的我们应该怀有一颗颗感恩的心,去关心稻谷、去关心农时、去关心土地、去关心故乡,不是吗?

起风了,那些稻谷竟都一齐朝我点了点头。

我知道母亲再不会喊我回家割稻了,但是我知道家乡还在,那些稻谷还在,虽然它们不语,但是我仿佛还是听到它们默默地呼唤。

我知道有的东西可以告别,有的东西却永藏心底。就像那些稻谷如花,一直在心中灿烂。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