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涛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共30天。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湿度最大、阳气最盛的时段,也是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通过贴敷、艾灸、针灸、饮食调理等方法,温阳散寒、通经活络、调理脏腑,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冬季高发疾病的发作,主要用于呼吸、循环、风湿免疫等系统疾病的防治。
然而,当三伏贴等疗法融入养生潮流,其简便安全的特点也带来了隐患。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冬病夏治与夏季养生”专题发布会上郑重警示:需警惕假借权威、伪装济世的“网红医生”。他们将医疗科普异化为牟利工具,违规导诊、推销产品。这些“网红”的核心逻辑是以流量兑换利益,而非以疗效为准则。其推广的药方或器械,往往缺乏科学验证与临床基础,在利益驱动与专业匮乏之下,患者的健康极易沦为“试验品”。
中医外治疗法凝聚着古人智慧与现代医学的严谨。贴敷穴位之微妙、药材配比之精专,绝非网络博主几句科普所能涵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三伏贴应用范畴与机构资质有明确规范。目前,超85%二级以上及超90%三级中医医院均正规开展服务。专业医师对个体体质的精准判断、贴敷操作的精确把握、对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正是正规机构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健康无捷径,试错成本高。面对网络上各类的所谓“养生大师”“神医科普”,监管部门需持续发力,严整违规导诊与推销乱象。而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选择权在手:每一次坚定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不仅是对自身健康最可靠的守护,更是对中医药厚重遗产的真正尊重。健康无价,守护健康,当从擦亮双眼,信任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的医生开始。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