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县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商城县:党建引领自治路 “三无小区”换新颜


洪 兰 赵美琛

6月30日,走进商城县赤城街道广电巷1号院工行家属院,只见统一的树脂瓦棚为储藏间披上“防雨衣”,楼道里的声控灯应声而亮,昔日屋檐下密布的飞线整齐“入住”电缆槽……

“你看这充电桩多结实,再也不用从三楼扯电线下来了!”谈起家属院如今的变化,退休教师张德芬大妈笑得合不拢嘴。“上个月我闺女带外孙回来,孩子说姥姥家的楼道亮堂得能照见人影!”

这个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院落,曾因设施老化、管理缺位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如今在“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模式下,正上演着从“三无”到“自治标杆”的蝶变。

2024年初,车站街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以该家属院28户居民为基础搭建“议事站”,把“话筒”递给群众,用共商共建的智慧和邻里互助的温情,带领群众自治自主地解决身边“烦心事”。对于储藏间漏水,社区通过“入户恳谈+议事协商”双线推动,8户居民自筹8300元,搭建统一树脂瓦棚;对于楼道无照明,自治组长曾庆果主动将自家电路延伸至公共区域,并带动居民制定电费分摊机制;至于小区卫生,居民刘家栋则带头制定“轮值清洁制度”,点燃了大家主动清理卫生的积极性,让昔日杂物堆积的角落摇身变成了绿植区……

作为商城县主城区的赤城街道,像这样的弃管家属院曾有118个,除此之外,还有51个“三无”小区,均建成年代久远,房屋破损严重,基础设施条件差,且居住人员多为租户。对此,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纽带,开出了分类治理“药方”。

针对开放式“三无”小区,该街道通过选准党员中心户,在其家中打造“红色小院”,并定期召开“板凳议事会”,以拉家常、唠嗑的形式,及时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目前,已打造“红色小院”25个,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针对封闭式“三无”小区则成立“物管会”,通过党组织推荐、业主自荐、街道社区把关的形式,选出热心公益、有威望、有能力的居民,作为物管会成员,参与小区治理。

面对118个弃管家属院的治理困境,赤城街道结合“双报到”“党建联盟”制度,将驻区单位、包联单位、志愿者等资源有效整合,创新实践“共治共管”模式。此外,还采取个人自荐、居民联荐等方式,在每个家属院选任1名热心党员(群众)担任楼栋长,通过榜样带动,激发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以前,想跳个广场舞得跑老远,现在家门口就有个小广场,还有不少健身器材。”家住教委家属院的刘峰大爷说。据了解,刘大爷口中的小广场,就是赤城街道与县教体局对接,其出资2万元打造的。除此之外,该县金财发投集团投入30万元参与南街社区日杂家属院和半个店巷道的改造项目;县人防办对西街社区老公安局家属院的违建进行拆除,并进行了路面硬化、“五线”整治等。目前,累计17家共建单位参与了赤城街道23个“三无”小区、弃管家属院的改造工程。

据统计,该街道现已有35个“三无”小区、54个弃管家属院迈入自治轨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在推动‘三无’小区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参与多元化上下工夫,让更多‘三无’小区早日实现自我管理。”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茂付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