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县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茶“叶”到茶“业” 一片绿叶富万家


洪 兰

“老王,今年茶叶收成咋样?”

“受前段时间干旱影响,有些减产,但茶叶的品质还是不错的,不信你来尝尝看。”

“确实还跟往年一样,香高、汤清、味浓,给我来个20斤!”

这样的买茶场景,清明后至谷雨前这一段时间,在商城县苏仙石乡东河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俺家有茶山200多亩,种的是老旱茶品种,以老客户为主,90%的客户都是提前电话联系,然后到合作社现场买茶,定多少卖多少,基本不愁卖。”4月17日,茶农王之阔边向他10余年的老客户黎先生介绍新茶,边跟笔者攀谈道。

而在王之阔家不远处的茶农杨旭家,制茶机轰鸣作响,春茶香味溢满了整个车间。“我家是半机械、半手工制茶模式,年产干茶1000多斤,风调雨顺的话,刨去成本每年赚个10来万元不成问题。为了让更多人喝到纯正的高山茶,我与朋友准备在隔壁弄个直播间,马上就要开播啦。”杨旭憨笑着说。

东河村位于大别山金刚台脚下,是商城高山茶的核心主产区,更是全县知名的高山茶叶生产专业村。“我们村共223户,家家户户种茶、制茶、卖茶,全村茶叶种植面积6000余亩,年产值2700余万元,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千余人次。”该村党支部书记项习知介绍道。

东河村的茶产业只是商城县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商城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良,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丰富的茶叶资源。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茶农改良品种、提升种植技术和制茶工艺,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措施,推动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商城县还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一批茶文化旅游景点和茶旅融合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茶旅融合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茶叶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促进了茶农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商城县茶园总面积23.5万亩,年产干茶530万公斤,已形成了从种植、加工、销售到茶文化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2亿元,3万余户12万人因茶有了稳定收入。据悉,该县现有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620余家,有可接待游客参观的茶企8家,茶文化旅馆3家,茶乡民宿3处,年度茶旅游120万人次,茶旅游从业人员1.3万余人,可实现利润6亿余元。

一叶好茶,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商城高山茶的“金字招牌”正越擦越亮,这片因茶而兴的土地,也正在一片片茶叶的醇香中,续写产业链绿色发展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