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 涛)记者昨日从市文广旅局获悉,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公布了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共有58个优秀案例入选,涵盖工艺振兴、民俗活化、美食富农、艺术增收等多个领域。其中,信阳市以7个典型案例上榜,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充分展现了我市在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方面的突出成效。
此次入选的信阳案例各具特色,涵盖了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多个非遗门类。“赛山玉莲茶:茶香溢满致富路”和“茶旅融合绘新景,非遗技艺助振兴”两个案例,展现了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在带动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成功实践;“光山花鼓戏:唱响乡村振兴新乐章”则体现了传统戏曲艺术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独特作用;“空心贡面‘心不空’”和“非遗点亮老街,‘小’豆腐展现‘大’作为”两个案例,展示了传统美食技艺在带动就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多彩非遗赋能,点亮浉河乡村”和“新县刺绣:针尖织就乡村振兴锦绣路”则分别呈现了非遗资源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家门口就业等方面的创新模式。
据了解,此次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工作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经过各地推荐、专家评议、复核审查等多个环节严格筛选。入选案例充分展示了河南省非遗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和积极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通过设立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推动产业升级等一系列举措,让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机。此次典型案例的公布,不仅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推广,更为我市进一步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