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锣鼓《十八番》属于典型的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民族民间打击乐,它是以锣、鼓、钹、铙等主要乐器组成的一种打击乐器合奏形式。早在康熙年间潢川就有不少专业锣鼓班子从事《十八番》的演奏活动,据此推算《十八番》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十八番》,亦名《十八翻》《欢庆锣鼓》,俗称鼓面子或鼓牌子。《十八番》有大番与小番之分。小番亦名“龙灯会”。《十八番》特指大番,分为鼓头、鼓面、鼓牌子3部分,鼓牌子的曲牌最多,有70多个,如《风摆柳》《水底鱼》《猴儿翻山》《牛糙痒》《欢天喜地》等。锣鼓《十八番》是勤劳的潢川人民用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深深地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爱戴。它以旋律流畅、节奏鲜明、曲牌多变,轻盈跳跃、奔泻千里、刚柔相济、饱满有力的艺术特色而立于艺术之林。

《十八番》曲牌繁多、种类丰富、体系完整。锣鼓《十八番》的演奏司鼓以鼓簧指挥穿插连接各种曲牌。早期《十八番》锣鼓有堂鼓、大锣、手钗、马锣4件,现在发展壮大为鞭鼓、大堂鼓、低音大锣、大叶子、铙钹、京钗、小堂鼓、司锣、云锣等10多件。

潢川锣鼓《十八番》的演奏,节奏变化大,表现力丰富。它的旋律时而轻盈跳跃,时而强劲有力,时而万马奔腾。鲜明的节奏、铿锵有力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演变和充实后的音乐配制,得锣与木鱼清脆悦耳的音乐对接和多面大鼓低音与大叶子高音的碰撞,显示了《十八番》的内在魅力。各种演奏曲牌结构规整、严谨,旋律起伏跌宕,热情奔放,充分展示了当地人民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群体形象。

1998年,根据《十八番》锣鼓编创的《锣鼓闹秧》舞蹈节目参加全国第十届“群星杯”广场舞蹈大赛获银奖。2008年,《十八番》参加全国首届农民文艺会演获“银穗杯”奖。2009年,根据锣鼓《十八番》排练的大型器乐舞蹈《鼓娃闹花乡》参加全国第三届少儿才艺展演暨2009年和谐春晚的开幕式和比赛,获得本次大赛最高奖“国星奖”。

潢川锣鼓《十八番》2007年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信阳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