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全省61家文艺院团,激活全省60家剧场,剧场演出506场,放映电影10223场,惠及群众700余万人次……

去年7月到今年3月,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电力公司等联合开展的“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创下了河南省演出数量和质量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性地开拓着文化惠民的新思路、新实践。

低票价实现精准惠民

经过多年送戏下乡,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随着新型城镇化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却没有受到足够关注,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遭遇演出场馆闲置、演出票价过高等问题,使文化惠民活动出现“短板”和“空当”。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亲自策划、设计了“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并率领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基层调研、考察,召开十余场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根据市民消费实际制定每张票价不高于5元的政策,并允许各地因地制宜推出阶梯票价,瞬间点燃了群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的热情。据统计,“中原文化大舞台”每场演出的门票都在3个小时内售罄,个别场次甚至出现群众买不到票对演出剧场进行投诉并要求加演的情况。

从大水漫灌式的简单送票,到引导老百姓花钱买票,这一小小举动打破了以往文化惠民演出中群众免费看戏、找人情票看戏的旧观念。“让愿意看戏的人买得起票,不仅能够实现精准惠民,也培养着买票看戏的文化消费习惯。”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说。

低票价的背后是政府强大的支撑。据了解,省委宣传部投入1500万元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南阳、漯河、信阳、许昌、安阳、周口等地市针对剧场、剧团的补贴政策纷纷出台,省电力公司等企业也鼎力相助,台上弘扬真善美,台下传播正能量,中原大地一派“文化事业大家办”的和谐景象。

精品剧目更加亲民

票价虽低,质量不减。“中原文化大舞台”用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大餐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要求。

3月25日,欣赏完郑州歌舞剧院的大型舞剧《风中少林》,观众郭晓雯在微博上写道:“花了一瓶饮料的钱,欣赏了一部经典作品,收获了一次别样的人生体验,很值!”

为了保证剧目质量,省委宣传部从众多剧目中挑选豫剧《朝阳沟》《焦裕禄》《程婴救孤》,舞剧《水月洛神》《太极传奇》,话剧《红旗渠》《老汤》,杂技情景剧《水秀》,儿童剧《小马过河》等175台代表河南省艺术发展最高水平的精品剧目进入“中原文化大舞台”节目单,而放映的电影也不再是内容陈旧、不吸引观众的冷门片,《百团大战》《战狼》等一批正能量又高票房的优秀影片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大量演出在让剧团“吃饱饭”的同时,也盘活了闲置的演出场馆,60个演出场地的观众席数、台口宽度和高度、舞台深度乃至用电量都达到了标准要求,使精品剧目在舞台上完美呈现。参与此次活动的河南艺术中心主任王仕俊深有感触地说:“如此重视细节的力量,‘中原文化大舞台’想不吸引人都难。”

对于参与此次活动的近3000余名文艺工作者来说,“中原文化大舞台”也是一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必须拿出看家本领演出,否则就对不起买票的观众。”郑州市歌舞剧院青年舞蹈演员盖峥说。

打造新的文化惠民品牌

作为河南省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谋划和重要工作,“中原文化大舞台”与“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区”有机衔接,实现了惠民城乡全覆盖,在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月6日,2016年度“中原文化大舞台”正式启动,每年1500万元的资金也纳入省财政的账单。据了解,今年活动严格实行不高于5元的票价,并从全省遴选70家文艺院团,211台剧目,78个演出剧场,组织舞台演出800余场,放映电影1.1万余场。除了在河南日报、大河报等省直13家主流媒体上发布演出安排外,还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订单式”服务,使群众参与其中,根据反馈意见积极充实调整剧目和影片,并鼓励各地的文艺院团在一定区域内开展交流互演。

赵素萍表示,“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是河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精品的舞台、惠民的舞台、正能量的舞台,达到了精品剧目演起来,文化场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老百姓乐起来,核心价值观活起来的效果。